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al/当你发现头皮有小片灰白色糠皮状或油腻性鳞屑(俗称头皮屑),基底潮红,逐渐扩展、融合成大小不等的边界清楚的地图状大斑片,头皮伴有瘙痒,严重时大部分头皮覆有油腻性厚痂皮……那么很有可能,此时你患了一种叫脂溢性皮炎的皮肤病。本病亦称为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浅表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成人和新生儿多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发病原因本病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所发生的一种炎症,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皮脂分泌增多或其化学成分的改变有关。近来学者多认为与正常人群共生的糠秕马拉色菌可能与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或加重相关,蠕形螨感染也与其发病有一定相关性。易患脂溢性皮炎的个体,可因疲劳、情绪紧张或感染所诱发。临床表现本病往往局限、初发于头部,加重者可向面部、耳后、腋窝、上胸部、肩胛间部、脐部、腹股沟及外阴部等处发展。初发皮损为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随病情发展,丘疹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由于部位和损害的轻重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区别:头部损害一般主要有两种类型:①鳞屑型:常呈红斑并有小片糠秕状脱屑,头发稀疏或脱落;②结痂型:多见于肥胖者,头皮厚积片状、黏着油腻性痂,痂下炎症明显,间有糜烂、渗出。面部皮损一般由头皮蔓延而来。以前额、眼睑、鼻唇沟为重,呈黄红色、油腻性鳞屑性斑片。男性胡须部位的皮损除可表现为片状油腻性鳞屑形红斑外,常伴发毛囊炎。单侧或双侧耳后可出现红斑、肿胀和皲裂。躯干皮损好发于胸前和肩胛之间,最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以后融合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油腻性斑片,有时可见斑片的中央消退而周边形成环状或多环状损害。腋窝、乳房下、脐部、腹股沟及外阴部的皮损以播散性摩擦红斑形式存在,上有油腻性鳞屑,红斑的边界清楚,往往呈急性湿疹样改变。脂溢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和病程往往因人而异,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由于瘙痒而搔抓,继而可以引发感染。外用药物不当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样改变,严重者可发展为红皮病。如何预防及治疗呢?1.一般治疗: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热水和碱性肥皂洗头;避免搔抓,使用温和润肤乳,加强控油与保湿。2.局部治疗:以溶解脂肪、角质剥脱、消炎止痒为主。①常可用含有尿素、乳酸、水杨酸、硫化硒(1%-2.5%)、酮康唑洗发剂洗头,可减轻头部脂溢性皮炎的红斑及鳞屑。②抗真菌剂及糖皮质激素外用是脂溢性皮炎的第一线疗法。可单独或合并使用。可按不同部位、不同皮损选用不同的剂型。有糜烂、渗出部位可先用复发黄柏液、0.1%-0.5%依沙吖啶溶液、生理盐水等进行湿敷,然后选择合适的外用制剂。对红斑、鳞屑性皮损面积不大者可选用弱至中效糖皮质激素霜剂。也可以选用含有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复方制剂,如复方咪康唑霜、复方益康唑霜、复方克霉唑等。③有报道,他克莫司、吡美莫司软膏对马拉色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能抑制局部免疫反应,有利于皮肤屏障的修复,因此被用来治疗脂溢性皮炎。3.系统治疗:①可补充维生素B2、维生素B6或复合维生素B或锌剂。②瘙痒剧烈时可服用具有镇静作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或具有抗炎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③炎症反应明显,皮损面积较大者,可短期口服四环素族抗生素或红霉素;真菌感染或泛发性损害可酌情选用抗真菌药;范围较大、炎症明显,甚至有红皮病倾向且无禁忌时,可短期口服激素迅速控制病情,医院就诊咨询。4.物理治疗:主要集中在强脉冲光及光动力治疗,可减少皮脂腺的分泌、减轻皮肤红斑。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因有色素沉着的风险受到一定限制。射频治疗还处于试用阶段。
执笔:张钰汇审校:吴严
参考文献:[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M].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2]张学军,郑捷,陆洪光,高兴华等.《皮肤性病学》(第九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徐翔,李建勤,赵云,姚欣,等.二硫化硒洗剂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01:40-43.[4]于越,王国江.脂溢性皮炎治疗进展[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04:-.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源于参考文献及网络,文中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作者简介:张钰汇,女,就职于西安医院皮肤科,专业方向:痤疮、白癜风、药疹。年硕士(七年制)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专业,导师吴严教授。硕士期间获得“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称号、“校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称号,多次获得校、国家奖学金。共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含SCI收录英文论文1篇,影响因子3.)。吴严,女,中国医院皮肤科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美容皮肤病学、激光/光免疫皮肤病学。兼任医学参考报皮肤病与性病学频道编辑部主任,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工作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整形美容分会委员、激光协作组副组长,中国面部整形与重建外科学会激光专会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学美学设计与咨询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皮肤专委会白癜风学组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辽宁省免疫学会免疫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吴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