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皮肤过敏的临床表现,统称为药疹(DrugEruption)。
药疹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栓剂、吸入、滴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和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其他器官系统。
发病机理
?变态反应
Ⅰ型(速发型):荨麻疹
Ⅱ型(细胞毒型):抗生素致溶血性贫血
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肾炎、血清病样反应
Ⅳ型(迟发型):湿疹型药疹
?非免疫反应
免疫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性活化
药物的蓄积和过量反应(中毒反应)
药物副作用和菌群失调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激发加重原有皮肤病
药疹的特点
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均有明确的用药史
药疹的发生与药理作用无关、与服药量无关
有一定的潜伏期
皮疹形态多样
可能存在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
抗过敏治疗有效
常见引起药疹的药物
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
磺胺类药物
解热镇痛类药物: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
催眠药、镇静药、抗癫痫药:鲁米那、苯妥英钠等。
血清制剂、疫苗: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
中药
药疹临床分型
?轻症药疹
发疹型药疹
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型药疹
固定型药疹
多形红斑型药疹
光敏皮炎型药疹
湿疹样型药疹
苔藓样型药疹
痤疮样型药疹
紫癜型和血管炎型药疹
?重症药疹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teven-JohsonSyndrome,SJS)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
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
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HypersensitivitySyndrome,DHS)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cuteGeneralizedExanthematousPustulosis,AGEP)
轻型药疹
发疹型药疹
致敏药:青霉素类、磺胺类、解热阵痛类(保泰松)、苯妥英、巴比妥、两性霉素B、口服降糖药、噻嗪类利尿药、氯丙嗪、别嘌呤醇、卡马西平、降压药(硝苯地平、钙通道阻滞剂)、金锂剂等
皮肤:麻疹或猩红热样,弥漫密集鲜红色斑或针尖米粒黄豆大丘疹、斑丘疹,对称分布,数目多,范围广,可大片融合;痒著
粘膜:多不累及
系统:部分伴发热,多无其他系统症状
治疗不及时或未及时停用致敏药可进展为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前期可出现皮损针刺或烧灼样疼痛。
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型药疹
致敏药: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血清制品、磺胺、痢特灵、非甾体抗炎药、降糖药(口服和胰岛素)、造影剂、心血管药(硝苯地平、ACEI、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皮肤:大小不等风团,色鲜红,持续时间常超过24小时;痒或刺痛、触痛
粘膜:无累及
系统:可伴发热,或合并下列症状
血清病样综合征: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
血管性水肿:皮下组织疏松处(眼睑、口腔、包皮、舌喉粘膜)水肿,麻木感
过敏性休克: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紫绀、意识障碍等休克表现
固定型药疹
致敏药:磺胺、四环素类、青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唑、抗真菌药、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等
皮肤:限局性圆形或椭圆型的水肿性紫红色斑,重者中心水疱或大疱,外阴部可形成溃疡,一个或多发。好发于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部位。自觉痒痛不适
粘膜:内部不累及
系统:可伴发烧
重复用同样药物发生于同一部位;可同时增加新皮损,症状加重。愈后色素沉着。
多形红斑型药疹
致敏药:吡唑啉酮类(保泰松)、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水杨酸盐、柳氮磺胺吡啶、巴比妥类、卡马西平、吩噻嗪衍生物、青霉胺等
皮肤:豌豆到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中央水疱,边缘呈深紫色,可见典型靶形或虹膜样损害;对称于四肢发作
粘膜:不累及
系统:多伴发热、关节痛、腹痛
严重者累及粘膜和系统,转变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