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甚至医生不知道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是何类疾病。有的认为是属于皮肤科的,有的说是骨科的,还有的以为是神经内科或者感染科的。其实,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属于自身免疫病范畴,是风湿免疫科疾病。
皮肌炎表现为皮肤和肌肉的弥漫性炎症,皮肤出现红斑、水肿,肌肉表现为无力、疼痛及肿胀,可伴有关节痛和肺、心肌等多脏器损害;而多发性肌炎无皮肤损害。
皮肤和肌肉是两组主要症状,皮肤往往先于肌肉数周至数年发病,也可先有肌炎或肌肉和皮肤同时发病。皮肤与肌肉症状常不平行,可一种很重而另一种较轻。个别病例首先出现症状的器官可以不是皮肤或肌肉,而是心、肺或胸膜,表现为心包填塞、肺纤维化或胸膜炎等。
1皮肤症状典型皮损为双上眼睑的水肿性紫红色斑,蔓延到眶周,逐渐向面、颈、上胸部V字区扩展。
皮肌炎患者上眼睑出现的典型的水肿性紫红色斑
皮肤萎缩及异常色素沉着明显,小范围的水肿及红斑可从上眼睑延展至下眼睑。
四肢肘膝尤其是掌指关节和指(趾)关节间伸侧出现紫红色丘疹,伴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上覆细小鳞屑,称Gottron征。
Gottron征(掌指关节紫红色丘疹)
Gottron征(膝关节紫红色丘疹)
上眼睑的水肿性紫红色斑和Gottron征是诊断皮肌炎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前者,出现最早,对早期诊断很有意义。大多数患者的皮疹无疼痛、瘙痒。
此外,皮肌炎的其他皮损还有异色症、红皮病、皮肤血管炎、荨麻疹、钙质沉着等。
出现皮肤异色症伴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增大;有皮肤血管炎者易同时有系统性血管炎,往往症状较重,治疗不当时预后差;有皮肤钙沉着者往往重要脏器损害轻、预后较好。
前臂皮肤出现红斑并呈线性延伸。
2肌肉症状累及横纹肌,但骨骼肌的受累比心肌常见得多;平滑肌很少受累。四肢近端肌肉最易受侵害,如三角肌和股四头肌等。多对称发病。
病变肌肉有无力和疼痛等症状,并表现出相应的运动障碍,如上肢抬高困难,下肢不能抬步和下蹲后不能起立;较重者抬头困难,翻身不能,显示颈和躯干部肌群的受累。
食管和咽喉部肌肉受累时有吞咽困难、进食咳呛、发音改变等。呼吸肌受累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眼肌受累有复视。少数患者可无肌痛而仅表现为肌无力。
3其他系统症状(1)消化系统:
在系统损害中消化道症状最多见,表现为腹胀、食欲降低、消化与吸收不良、便秘或腹泻。近1/3的患者有吞咽困难;肝功能异常在疾病活动时多见。个别患者可有胆囊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炎,此时可检测到抗线粒体抗体。
(2)呼吸系统:
常见的肺部病变是:间质性肺炎,发生率>40%;肺泡炎(>30%)和支气管肺炎引起的通气障碍(20%左右)。
多呈缓慢发展,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易继发感染。肺部病变的非创伤性的早期检查可凭借高分辨率CT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中以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检查最为敏感,可检出影像学尚无改变的早期患者,尤其是肺泡炎。
少数患者的肺间质病变以急性型出现,表现为急性发热、呼吸困难、发绀、干咳,而肌无力症状可不明显,较快出现呼吸衰竭,预后差。胸膜炎有时也可发生;个别还可出现气胸、纵隔积气甚至广泛的皮下气肿。
(3)心脏:
心脏病变较多,约50%可发现异常,但大多较轻微,仅心电图示ST-T改变。其他还有心律失常及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等。极少数患者因心肌病变而出现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此时则预后较差。
(4)肾脏:
肾脏病变轻而少见,可有少量蛋白尿、管型尿及血尿。
4恶性肿瘤25%的患者容易伴发肿瘤,肿瘤可发生在肌炎出现之前,同时发生,也可在其之后。常见的肿瘤类型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鼻咽癌和淋巴瘤等。
专家提醒: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并不少见,很多患者容易误诊,因此临床上发现上述典型皮疹,四肢近端肌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者,要高度疑及此病,须到风湿免疫科行进一步检查鉴别以确诊。
专家简介
王晓军主任医师、教授
医院副院长风湿病科主任
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免疫吸附学术委员会委员、风湿病防治联盟常委、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中医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裕华区科技拔尖人才
长期致力于风湿免疫病的临床诊治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主编医学专著3部,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多项,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擅长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及各类血管炎等疑难危重之免疫性风湿病。
李晓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风湿病科行政主任
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联盟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女医师协会理事、石家庄市医学会第三届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与撰写专著3部,其中副主编2部,在国家级杂志及省级杂志发表文章15篇,参与及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0项,获奖6项。擅长治疗硬皮病、红斑狼疮、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重症患者。
徐强副主任医师
风湿一病区主任
在国家级杂志及省级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参与编辑多篇专科书籍。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风湿免疫病,尤其善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银屑病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田恒创副主任医师
风湿病科二病区主任,院长助理
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参与编辑多篇专科书籍。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风湿免疫病,如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各类风湿免疫性疾病;对不明原因发热、顽固性关节痛、顽固性皮疹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戈海青副主任医师
风湿病科三病区主任
参与编辑多篇医学专著,在国家级杂志及省级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白塞氏病等风湿免疫系统疑难病、多发病。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