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谢谢
请叫我红领巾
免疫学大纲
章节:十七章超敏反应
熟悉:各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及治疗措施
掌握:超敏反应,变应原,血清病,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和特点。
知识点
Ⅱ型超敏反应
临床常见疾病:1.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症(1)Rh溶血—母婴Rh血型不合(母Rh-/胎儿Rh+)母由于输血、流产、分娩等原因接受过Rh刺激。(2)ABO溶血—ABO血型不合(母O/胎儿A/B/AB)。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药物过敏型血细胞减少症5.受体病—Graves病、重症肌无力(抑制型)
Ⅲ型超敏反应
临床常见疾病:(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1.Arthurs反应,动物实验,局部出血、水肿、坏死。2.类Arthurs反应如IDDM患者反复注射胰岛素。(二)全身的免疫复合物病1.血清病2.感染后肾小球肾炎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类风湿性关炎(RA)
Ⅳ型超敏反应
临床常见疾病:1.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如结核病—肺空洞、干酪样坏死;麻风患者—皮肤肉芽肿2.接触性皮炎—局部红肿、硬结、水泡、剥脱性皮炎。3.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
微生物学大纲
章节: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三章
熟悉:本周熟悉肠道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以及狂犬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其他病毒。
掌握:本周重点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g手足口病)、ECHO病毒、新型肠道病毒、人类轮状病毒、狂犬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
了解:了解相关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与相应预防方法。
知识点:
肠道感染病毒包括引起消化道外疾病的人类肠道病毒和引起消化道疾病的胃肠炎病毒,其中人类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包含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胃肠炎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有哪些?
答:(1)球形,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2)核酸(基因组)为ss(+)RNA,有感染性。
(3)基因组编码翻译为一大分子前体蛋白,经酶切割后形成病毒的各个蛋白。
(4)衣壳由60个相同的壳粒组成每个壳粒均由4种不同的结构蛋白VP1、VP2、VP3和VP4组成。VP1、VP2、VP3均暴露于病毒体的表面,VP4位于衣壳内部.
肠道病毒的致病与免疫特征有哪些?
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90%以上肠道病毒感染为隐性感染或只出现轻微的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感染特征:病毒在肠道中增殖,但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症状,如麻痹、无菌性脑膜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同一种病毒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
先后在局部组织和靶组织增殖入血,引起两次病毒血症。
感染后获长期性特异性免疫保护,体液免疫为主。
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
答:脊髓灰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其传染源为病人、无症状带毒者。脊髓灰质炎病毒以上呼吸道、口咽和肠道粘膜为侵入门户,在咽部、扁桃体、肠道上皮细胞、肠系膜淋巴结增殖,释放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扩散至带有受体的靶组织,在淋巴结、肝、脾的网状内皮细胞中再次增殖并释放入血,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有时少量病毒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脑干、脑膜),导致麻痹、脑膜炎等症状。
5.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性:
答:(1)SIgA可阻止病毒在咽喉部、肠道内的吸附和增殖。
(2)血清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向敏感靶组织如中枢神经系统扩散以及随后引起的疾病。
(3)同型免疫,持久。
6.如何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
答:接种三价混合灭活疫苗(Salk苗);或口服三价混合减毒活疫苗(Sabin苗)。
7.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新型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及微生物学检查:
答:致病特点:
(1)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播。
(2)肠道症状少见,但均可引起散发性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症、暴发性脑膜炎、脑炎、发热、皮疹和轻微上呼吸道感染。
(3)柯萨奇病毒B组引起的流行性胸痛和心肌炎、心包炎较常见。
(4)柯萨奇病毒A24型和新型肠道病毒70型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常见。
(5)以上各型肠道病毒大部分迄今尚无疫苗(EV71疫苗在试验中)。个人卫生及饮用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
微生物学检查相关内容:
(1)标本——咽喉漱液、粪便等。
(2)病毒核酸检测:RT-PCR或实时定量PCR。
(3)分离病毒及血清学检查。
7.手足口病是第38种需上报的传染性疾病,多见于小儿,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CVA16)或新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手足口病皮疹分布于手掌、足底、颊粘膜和手指、唇粘膜、咽峡。可引起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8.引起5岁以内的小儿病毒性腹泻中,A组轮状病毒占第一位,肠道腺病毒占第二位,其次为“典型”人杯状病毒、小圆形结构化病毒和人星状病毒。
9.与年龄无关的病毒性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是小圆形结构化病毒。(B组轮状病毒引起的成人病毒性腹泻——只在中国流行)
10.简述人类轮状病毒生物学性状:
答:(1)球形,无包膜,双层衣壳。
(2)内衣壳有车轮辐条状突。
(3)dsRNA,分11条节段,每个节段为一个基因,编码一种蛋白。
(4)内壳蛋白VP6为组和亚组特异性抗原,据此可将轮状病毒分为A-G7组。
(5)外壳蛋白VP4和VP7为型特异性抗原,根据VP4抗原不同,可将轮状病毒分为19个P血清型,根据VP7抗原不同,可分为14个G血清型。VP4和VP7还是主要的中和性抗原。
11.人类轮状病毒的致病过程:HRV--小肠粘膜绒毛细胞内增殖--绒毛细胞破坏、脱落--小肠粘膜吸收转运功能障碍--腹泻
12.人类轮状病毒免疫性需注意之处:肠道型特异性SIgA虽对同型轮状病毒有保护作用,但A组HRV型别多,婴幼儿易反复感染。
13.人类轮状病毒的微生物检查及预防:
答:微生物检查:
(1)核酸检测(RT-PCR)
(2)电镜检查粪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
(3)ELISA法检查粪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抗原
(4)PAGE法检查轮状病毒RNA节段
(5)细胞培养法分离轮状病毒
预防:
(1)口服减毒活疫苗
(2)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HRV感染极为重要。
14.简述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除轮状病毒外的其他肠道感染病毒:
答:一、杯状病毒(Calicivirus)
(1)球形,表面有杯状凹陷,无包膜,单正链RNA
(2)诺如病毒(Norovirus)(原型为诺瓦克Norwalk病毒)和沙波病毒(Sapovirus)
(3)“典型”杯状病毒(HuCV)——5岁以下小儿腹泻
二、星状病毒(Astrovirus)
(1)球形,表面结构呈星形,有5-6个角,无包膜,单正链RNA
(2)易感染5岁以下儿童
(3)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三、肠道腺病毒(Entericadenovirus)
(1)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
(2)是引起婴儿病毒性腹泻的第二位病原体
狂犬病病毒
嗜神经性病毒,人和狂犬病的病原体,狂犬病病死率近%,至今仍以预防为主,无有效治疗方法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狂犬病病毒形态似子弹状,一端钝圆,另一端扁平,有包膜
(1)病毒基因组为单负链RNA,含5种结构基因,分别编码主要包膜糖蛋白(G蛋白)、核蛋白(N蛋白)、聚合酶大蛋白(L蛋白)、磷蛋白(PorM1蛋白)和内基质蛋白(M2蛋白)
(2)其中G蛋白作为病毒吸附蛋白与宿主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决定病毒感染性、血凝性和毒力等,也是病毒重要的抗原成分
培养特性
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的锥体细胞中增殖时,可以在胞质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0-30nm的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Negribody)。通过检查动物或人脑组织标本中的内基小体,可以辅助诊断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G蛋白变异可致抗原性改变,其对外界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醇等灭活,肥皂水对病毒也可灭活
变异(1)野毒株:从自然感染的动物体内分离到的病毒。(2)固定毒株:将野毒株在家兔脑内连续传代后,病毒对家兔致病的潜伏期可以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传至50代左右时,潜伏期可以由原来的4周左右缩短为4-6天;但继续进行传代,潜伏期不再缩短。这种变异的狂犬病毒被称为固定毒株。其重要特点:对家兔的致病性增强,对人或犬的致病性明显减弱;并且从脑外途径对犬进行接种时,不能侵入脑神经组织引起狂犬病。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动物间狂犬病(宿主范围广)分狂暴型和麻痹型;人狂犬病(上升趋势,危害较大)
传染源:病犬(包括发病前5天外观正常动物),一般来讲,病人不是传染源,不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传播途径:咬伤(唾液带毒)
致病机制
首先在伤口局部肌肉细胞内增殖
沿感觉神经轴索上行
中枢神经系统增殖并引起损伤
沿传出神经扩散之唾液腺即其它组织
5、免疫性
主要是产生针对包膜糖蛋白和核衣壳壳蛋白的中和抗体
6、临床表现
(1)潜伏期:1-3月(1周至数年)
(2)前驱期:发热、不安、发力、流泪、流涎、伤口“蚁走感”
(3)兴奋期(3-5d):兴奋性增高,狂躁不安,吞咽及饮水时喉肌痉挛,又称恐水病
(4)麻痹期:麻痹、昏迷、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三、微生物检查法
1、人狂犬病根据咬伤史及典型症状即可诊断。
2、人被咬伤后,检查动物是否患病则十分重要。
3、观察7-10d,不发病则非病犬或咬人时唾液中尚无病毒。
4、发病则杀死后,检查脑内有无内基小体。
四、防治原则
1、野犬捕杀,家犬管理(注射犬用狂犬疫苗)
2、人被咬伤后应采取三步紧急应对措施:
第一步:冲洗伤口。要马上用流水冲洗伤口,尽可能把比病毒冲走,把血挤出去。如果有条件,最好用20%肥皂水冲洗,连续冲20-30min,接着用碘酒消毒,再用乙醇洗掉碘酒,如此反复3次。
第二步:立刻到防疫部门注射疫苗。(主动免疫)绝不能拖延,狂犬病毒潜伏期长短不一。
第三步:如果伤口被咬的严重,一定要注射抗病毒血清(被动免疫),与疫苗同时使用。抗病毒血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先进行皮肤试敏实验。
3、主动免疫:①暴露后免疫接种:一般被咬伤者0天(第1天,当天)、3天(第4天,以下类推)、7天、14天、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针,共5针。成人和儿童剂量相同。严重咬伤者(头面、颈、手指、多部位3处咬伤者或咬伤舔触黏膜者),除按上述方法注射狂犬病疫苗外,应于0天、3天注射加倍量。②暴露前预防接种:对未咬伤的健康者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可按0、7、28天注射3针,一年后加强一次,然后每隔1~3年再加强一次。
4、被动免疫:创伤深广、严重或发生在头、面、颈、手等处,同时咬人动物确有患狂犬病的可能性,则应立即注射狂犬病血清,该血清含有高效价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直接中和狂犬病病毒,应及早应用,伤后即用,伤后一周再用几乎无效。
人乳头瘤病毒
主要引起人类皮肤粘膜的增生性病变。
生物学性状
球形,50-55nm,20面体,无包膜,环状dsDNA,型别多
病毒基因组是双链DNA,分为早期区、晚期区和非编码区。
目前HPV尚不能在组织细胞中培养(1)HPV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人是HPV唯一自然宿主,对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具有高亲嗜性(2)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生殖器主要经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可经产道感染(3)不同型HPV侵犯的部位和所致疾病也不同(4)HPV的免疫防御机制不清楚
致病性与免疫性
根据HPV的致癌潜力将其分为:
高危型:主要包括HPV16、18、31、33、45、35、39等型别,其中16和18型与子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低危型:主要包括HPV6和11型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性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毛巾、洗盆等
垂直传播:产道
HPV直接接触,对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高度亲嗜,诱导上皮增殖形成乳头状瘤,也称为疣
皮肤:跖疣:HPV-1
寻常疣:HPV-2,4
扁平疣:HPV-3,10
疣状表皮增生异常:HPV-5,8,17,20,36
黏膜:尖锐湿疣:外生殖器、肛门
乳头瘤:口腔、喉
生殖器癌(宫颈癌、阴茎癌、肛门癌)和口腔癌等。其中HPV-16和18高危型与子宫颈癌发生高度相关
细小DNA病毒
直径18~26nm,ssDNA,无包膜。形态最小的DNA病毒,可分成两类:自主复制型(B19病毒、人类博卡病毒HBoV)和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伴随相关病毒AAV)。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以及血液和胎盘感染与传播
B19病毒:
人类的传染性红斑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一过性再生障碍危象
先天感染造成的自发性流产。
HBoV: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AV:属于缺陷病毒,可用于基因治疗。
痘病毒
体积最大和结构最复杂的病毒,为dsDNA病毒,有包膜。只感染人的是天花、人类猴痘和传染性软疣病毒
所致疾病:
天花
人群普遍易感,唯一传染源是患者
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
引起高热、面部及全身皮肤出现水疱或脓疱等症状
WHO于年5月正式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灭绝
由于计划免疫的终止而形成的人群无免疫状态,导致天花病毒成为潜在的生物武器而受到重视
人类猴痘
高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发生水疱和脓疱,并伴有出血倾向
牛痘
是牛痘病毒引起的挤奶工人等密切接触者的轻度皮肤水疱样改变,一般无严重的全身感染
痘苗病毒(vacciniavirus)是一种牛痘病毒的毒力变异株,与天花病毒具有交叉免疫原性,主要用于天花的计划免疫
传染性软疣
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的皮肤白色的疣状物,可自行消退
主要通过皮肤接触传播,也可以经过性接触传播,引起生殖器传染性软疣
免疫学习题一、单项选择
1.因I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疾病是()
A.急性荨麻疹B.接触性皮炎
C.类风湿性关节炎D.新生儿溶血
E.支气管哮喘
2.在II型超敏反应中()
A细胞毒性抗体直接引起靶细胞溶解
B.TC细胞参与反应而导致细胞被杀伤
C.组胺的释放在早期起重要作用
D.补体活化导致细胞或组织损伤的机制
E.中性粒细胞杀伤作用导致组织损伤
3.与II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
A.IgM/IgGB.补体
C.NK细胞
D.吞噬细胞E.T细胞
4.DTH反应()
A.去除补体可以增强B.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C.依赖于T细胞D.抗体可以增强其反应
E.去除巨噬细胞可以增强
5.不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荨麻疹
B.支气管哮喘
C.血清过敏性休克
D.过敏性鼻炎
E.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
二、名词解释
Ⅱ型超敏反应新生儿溶血症
三、简答题
以新生儿溶血症为例,说明Ⅱ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微生物学习题单选题:
肠道病毒基因组中,编码结构蛋白的基因是()
Vpg
P1区
P2区
P3区
Poly(A)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初服年龄()
新生儿
2个月龄
4个月龄
6个月龄
8个月龄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主要是()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A组
柯萨奇病毒B组
埃可病毒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的特点是()
属小RNA病毒科
核酸类型为单链正股RNA
具有双层衣壳
有余种血清型
除引起腹泻外还可引起呼吸道感染
5、我国目前所用的狂犬疫苗类型是
A.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
C.多糖疫苗
D多肽疫苗
E.基因工程疫苗
6、关于狂犬病毒的致病性,下列错误的是
A.引起狂犬病,又称恐水病
B.感染途径只有被犬咬伤
C.潜伏期长短不一
D.最终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E.死亡率极高
7、引起尖锐湿疣的病毒的是
A.HBV
B.EBV
C.HPV
D.CMV
E.HSV
多选题
1、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相关的人乳头瘤病毒型别是
A.HPV-6
B.HPV-16
C.HPV-18
D.HPV-31
E.HPV-33
名词解释:
HPV
固定毒株
简答题
7.轮状病毒和肠道病毒属病毒有何不同?
获取答案请在北京看白癜风权威医院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