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剥脱性皮炎治疗专科医院 >> 剥脱性皮炎常识 >> 医患双方的共同对手药物副作用下

医患双方的共同对手药物副作用下

 

上期文章我们介绍了痛风急性期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的常见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引起血压、血糖升高,消化道溃疡等;长期用药还有引起骨质疏松、代谢紊乱、降低抵抗力、抑制儿童生长发育等其他副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此外还要注意白细胞减少、心血管疾病等情况。

大剂量秋水仙碱可能引起严重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其他潜在副作用包括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肾脏损害等,故建议小剂量用药。

本期我们继续介绍痛风缓解期降尿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图片来自网络)

别嘌醇

1.过敏反应

(图片来自网络)

别嘌醇用药相关皮疹的发生率约3-10%,其中最严重的皮疹称为剥脱性皮炎(此处没有图片),有较高的致死率。

别嘌醇引起的过敏反应在亚裔人群中发生率显著高于白种人群,这是与亚裔人群携带的一种特殊基因突变有关,这种基因叫做HLA-B。目医院已经开展了HLA-B基因检测,我们推荐所有准备应用别嘌醇治疗的患者在用药前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

2.胃肠道反应:别嘌醇的胃肠道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胃痛或阵发性腹痛等,发生率约1~3%。

3.其他:别嘌醇的其他不良反应还可见到血细胞减少等。

需要注意的是,别嘌醇是降尿酸治疗的一线药物,已有几十年的临床用药史。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别嘌醇用药是安全可靠的。

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具有相似的降尿酸治疗作用机制,但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别嘌醇。

非布司他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肝功能损害。对于既往已经存在肝功能损害(如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使用非布司他治疗时应更加警惕,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并由专科医师评估用药安全性。

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黑框警告,发现非布司他引起的与心脏相关的死亡和死亡风险增加。

(图片来自网络)

非布司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尚有一定争议,还需要临床专家、药理学家等科学家进行更多的研究。目前非布司他的常规用法是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待尿酸水平达标后维持最小有效剂量继续治疗。

苯溴马隆

苯溴马隆降尿酸的机制与别嘌醇、非布司他不同,主要是通过促进体内尿酸从小便中排出体外而达到治疗目的。

苯溴马隆具有增加小便中尿酸浓度的作用,而过饱和的尿酸可以从液体中析出形成结石。故原本有肾结石的痛风患者是不宜使用苯溴马隆治疗的,不当用药可能造成肾结石病情进一步加重。

(图片来自网络)

苯溴马隆另一个不良反应是肝毒性。在欧美国家,苯溴马隆有用药后引起肝衰竭导致患者死亡的报道。基于此,苯溴马隆已从部分欧美国家撤市。

对于已存在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如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苯溴马隆并非禁用药物,但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近两期内容详细介绍了痛风相关治疗药物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几乎是不可预知的。但患者只要做到遵医嘱用药、遵医嘱复诊复查,大部分药物不良反应是可以规避的。

更多痛风科普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xu.com/wadzz/12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