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即药物性皮炎。它是药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引起药疹的因素复杂多样,药疹的发生与药物的性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人的特异体质等密切相关。
常见的药疹类型主要有荨麻疹型药疹、固定性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以及光敏性药疹等。那么,容易引起药疹的药物具体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药疹临床表现有何特点,处理原则如何?下面请看逸仙药师的贴心整理!
01荨麻疹型药疹
1.易引起荨麻疹型药疹的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呋喃唑酮、解热镇痛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消炎痛、布洛芬等)及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
2.临床表现:荨麻疹型药疹患者均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样损害,其色泽鲜红持续时间较长,用药后起病急,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和触痛。皮疹呈圆形椭圆形,散布于头面,四肢及躯干,并有此起彼消现象。较重者出现呕吐、发热及关节痛。
3.处理原则: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根据病情轻重及时就医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同时口服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等予以治疗。
02固定性药疹
1.易引起固定性药疹的药物:主要包括四环素、磺胺类药、解热镇痛类和巴比妥类。
2.临床表现:固定性药疹的皮疹特点是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中心呈暗红色或褐色,周围苍白,伴或不伴大疱,愈后留有色素沉着,发作越频繁色素则愈深,有痒感或灼痛,停药即消退,好发于生殖器、嘴唇等皮肤黏膜交接处,四肢躯干也可能发生。
3.处理原则:早期诊断和清除致敏药物会迅速缓解症状并能防止复发。临床上对于固定性药疹应立即停用一切致敏药物,多饮水或静脉输液以促进体内药物排泄。就医进行局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如莫米松、氟替卡松软膏)治疗。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可缓解瘙痒症状。如果是合并有全身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做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色素沉着持续存在,可使用4%氢醌霜涂抹。
0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易引起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药物:别嘌醇、青霉素类、长效磺胺类、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利福平、含汞、砷的中药制剂、异烟肼、卡马西平等。
2.临床表现:剥脱性药疹属于重型药疹,可在用药20天以后发生,初起为麻疹样、猩红热样,伴有畏寒、发热等症状,继而全身潮红、肿胀,以手足面部最为严重。之后全身皮肤脱屑,手足呈手套式、袜子式大片皮肤剥脱,有的指(趾)甲、毛发脱落,口唇红肿糜烂,眼结膜充血。严重的伴有肾、肝损害,并伴有高烧昏迷,甚至导致死亡。此药疹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老年男性,预先存在的皮肤病如银屑病(牛皮癣)等及其治疗药物也可能是引起此类药疹发生的主要原因。
3.处理原则: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进行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辅以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的治疗。
04光敏性药疹
1.易引起光敏性药疹的药物:主要包括噻嗪类利尿剂及喹诺酮类药物。
2.临床表现:由于人体吸收特定的药物后再接受日光照射后出现异常的生物学效应,主要表现为水肿性红斑。
3.处理原则:停用光敏药物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应避免交叉过敏和日光暴露。阻挡UVA和UVB的防晒霜可能有助于降低光敏反应发生的风险。冷敷、舒缓乳液、外用糖皮质激素对于轻中度光敏性药疹有效。
除上述药物外另外,有一些中成药和中药如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丸、板蓝根注射液等药物,也有可能导致药物性皮炎。临床上引发药疹的药物种类繁多,情况各异,因此在使用以上药物前时应先仔细阅读说明书,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为了防止发生药疹损害健康,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应应尽量避免使用上述及其他可能引发药疹的药物,若确需使用,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权衡利弊后方可使用。参考文献
[1]廖伟坚,黄剑清.中西药物引起尊麻疹型药疹86例临床分析,中国处方药[J].,13(12),8-10.
[2]唐隽.固定性药疹的临床进展,皮肤病与性病[J].,40(05),-.
[3]季士亮.药物致剥脱性皮炎的临床分析,医学信息[J].,31(18),-.
[4]朱敏,刚魏盛,王音,胡晓波,刘卫.光敏性药疹68例临床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J].,31(6),-.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关涉及厂家的品种仅供学习理解使用,不代表推荐立场!
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作者和来源
作者:罗嘉玲
审核:陈楚雄
编辑:钱卫良
院本部:广州市沿江西路号
南院区:广州市海珠区盈丰路33号
增城院区:广州市增城区光明东路1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