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1886年hebra首先描述,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疾病。急性期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渗液,亚急性和慢性期皮肤浸润肥厚,大量脱屑,为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综合病症。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加,伴细菌感染时增高更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部分病例有低色素性贫血,低血浆蛋白,血沉增快。有内脏损害者可出现相应的变化,如蛋白尿,血尿,肝、肾功能异常和心电图变化,并发肿瘤时可出现特异性骨髓象和周围血象改变。 红皮病诊断不难,主要寻找红皮病病因。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地进行体格检查,往往从中可以找到原发疾病的线索,对部分原因不明者要长期随访观察。
2、预后
红皮病是一严重疾病,预后取决于以下因素:①原发疾病性质。如为恶性肿瘤,则预后差。②红皮病及并发症情况,如有严重的内脏损害和不能控制的感染等则预后差。③治疗是否积极、正确、合理。红皮病有较高的死亡率,国外报告约10%~20%,国内报告175例红皮病,死亡20例,死亡率为11.4%,张志礼(1984)报告44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仅死亡1例。
红皮病死亡原因常有:①原发疾病恶化,如恶性肿瘤扩散等。②内脏损害,引起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如肝、肾、心脏功能衰竭。③严重并发症,如继发细菌感染等,肺炎和败血症是红皮病死亡的常见原因。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