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剥脱性皮炎治疗专科医院 >> 剥脱性皮炎预防 >> 一张处方

一张处方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160212/4769995.html

因为开通了付费阅读,回答了不少私信咨询,也有人发来医生开的药让我看,在网络上看不到孩子,我也不是内科医生,有些病我也不在行,所以顶多我只能帮忙看看有没有明显违背医疗原则的用药,但也确实看到很多典型的中国式用药,比如下面这张开给一个6个月肺炎孩子的输液单。

除了上面的输液,医生还开了口服的福尔可定和盐酸丙卡特罗。因为我不是内科医生,除了那些常用的药,有些药我也不熟悉,我试着对照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来分析一下这些用药,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同行指正。

这些药里,阿莫西林针对细菌感染,更昔洛韦针对病毒感染。抗菌素+抗病毒药一起上,不管你是细菌性肺炎,还是病毒性肺炎,还是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的肺炎,都照顾到了,这种撒网式的大包围用药,看似很全面周到,但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指南均认为,儿童肺炎很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引起,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肺炎都需要常规使用抗菌素,但对于怀疑细菌感染引起的中重度肺炎,可以首选阿莫西林或头孢菌素。所以用阿莫西林没什么好说的,但验血结果还没出就用上了更昔洛韦就说不过去了。

引起肺炎的的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为主,对这些病毒更昔洛韦并没有效,此外更昔洛韦有一定的骨髓毒性,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所以药品说明书里明确的适应症为仅用于:1.预防发生于有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的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病。2.治疗免疫功能性缺陷患者发烧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儿童更应该慎用,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修订版),巨细胞病毒肺炎可以静滴更昔洛韦。但对没有病原学检查的基础上凭猜测用这样的药显然太过了。

估计医生觉得孩子有喘息,所以他倾向于病毒性感染,所以用上了更昔洛韦来抗病毒,也用上了氨茶碱和盐酸丙卡特罗来平喘,这两种药都有支气管扩张作用,但丙卡特罗应该慎用于幼儿,静滴氨茶碱更是个比较危险的选择,因为氨茶碱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治疗窗很窄,一过量就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呼吸心跳骤停,对危重哮喘用其它药物不能缓解的时候用一下是可以理解,对于一个普通肺炎静滴氨茶碱真是铤而走险。如果真要平喘,相对这两种药物和给药方式,给孩子吸入性激素会安全得多。

福尔可定是的中枢性止咳药,很多国家都不主张给4岁以下儿童用感冒和咳嗽药。因为目前的研究都认为对这么小的孩子不但没有止咳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就算有止咳效果,对于肺炎的孩子来说,抑制咳嗽让痰液排不出来没有好处反而可能不利于炎症的消退。

至于声称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的中药注射液,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制备而成,那么多的成分,至于是哪一部分成分去清什么热解什么毒就不知道了。这样的成分不明,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药物试验验证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中药注射液直接打进人的血管里,也只有这个国家才能见到。

这个肺炎的孩子,被用了6种药物,经得起推敲的就是阿莫西林这一种,丙卡特罗勉强也说得过去。其它4种药用上去不但对孩子不但起不到作用,还可能引起新问题,置孩子于危险之境。这让我想起几个月前一个同事亲戚孩子的经历,一个月大的孩子发烧,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被开了然后抗病毒口服液(中成药)来抗病毒也罢了,还被医生开了布洛芬(6个月以下孩子尽量不用)退热,此外还还开了安乃近。

我估计经常上微博的普通人都知道,安乃近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风险很大,发生率约1%,还可能导致剥脱性皮炎,甚至过敏休克。美国禁用了几十年,连印度去年都禁用了,中国年的儿童发热指南都明确说了不推荐使用这个药,但我们的医生不但给1个月的孩子用上了,而且还是给本来就白细胞低的孩子。被医生这样用药,没事的孩子也会出事,有问题的还会变得更严重。

所以给碰上开这类药的医生,我的建议是赶快换医生,但老实说换个医生会不会更好我也不知道,因为这样医生随处可见,这样的处方在国内随处可见,如果只是某一个医生这样开药那可能是医生的问题,如果大部分医生都这样开药那肯定是这个医疗体系乃至社会体系的问题。

一个药品从上市申请、到生产,到最终打进病人的身体里,有很多人参与,也需很多环节。比如中药注射液、比如安乃近,如果像国外一样在上市前就直接被禁了,就可以让很多人免受伤害。即便真的上市了,医院在采购的时候把把关或许也可以避免。

当然,最终决定用药的医生,应该承受更多的责任,这两医院就诊,药品选择可能也很有限。另外中国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有个各种学制,从专科到博士,但无论学制多长毕业后也还都是半成品,在成为正式的医生之前基本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后要么自己摸索着用药,要么学着老医生用,医学继续教育也基本是流于形式,很难再得到像样的继续教育,医院,我也基本是这样开药。

医院也不是白莲花,不规范用药也一样比比皆是,在国外极少见的门诊输液,医院一样是泛滥,担心被乱输液也医院的一个原因。医院而言,因为学习、培训的机会更多,管理也更规范一些,所以会相对好一点。但总体而言,我们整个医疗体系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和整个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是明显落后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在通过网络进行自我学习以自救。

我知道我的医生同行们看到上面写的这些可能会觉得不舒服,觉得可能会激化医患矛盾。我绝对没有贬低同行的意思,因为我自己的用药也肯定会有错,但缓解医患矛盾不是靠对问题视而不见、知而不言。你不言我不言,但不能保证他不言,再加上资讯时代,很多非医学人士获取医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并不输于很多医生,等出了事这些处方一封存,矛盾自然也要爆发。可能本来是病情自身的转归,但因为存在用药问题医生也难逃干系了。

暴露问题可能会让大家难受一下,但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并改进才是缓解医患矛盾、获得患者信任的出路。当然这些问题的产生和整个医疗体制、社会政治体制有很大关系,很多问题也不是医生所能改变的,按国内的诊疗常规来说,给6个月的肺炎孩子用止咳药和中药注射液还是合法合规的,但我们医生能还是可以做一些努力。

比如作为一个儿科医生,至少把发热、咳嗽、腹泻这些常见问题的规范用药学习一下,跟进一下自己经常治疗的那些常见病的临床指南,对不太清楚不太熟悉的用药,在开单之前查一下药品说明书确认一下,也许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医院的HIS系统里不方便查看药品说明书,在自己手机里装一个用药助手也可以。(利益声明:本文写作时候未收到广告费,文章在微博发布后收到

丁香园元打赏)

对于家长而言,短期内指望医疗行业变好,给大家提供普遍靠谱的医疗服务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在农村和中小城市。好在现在资讯发达,通过一个手机就可以得到很多信息,所以多学习一点育儿常识,在手机里装一个丁香医生(不是故意要推荐丁香园的APP,只是个人觉得目前同类产品里他们做得最好),遇到有疑虑的地方自己看看说明书再和医生商量一下也许会由所帮助。另外,我也是支持大家病历本上注明对中药注射液过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巨蟹座猫咪和我院余珍珠医生对本文亦有帮助)

权威的育儿科普,深度的医学人文

仅推送原创文章,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xu.com/wadwh/11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