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发烧时,吃完退烧药,体温就会慢慢降下来。但有些药物也会引起发热,即通常所说的“药物热”。
药物热
药物热:由用药所致的发热称为药物热,它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药物过敏反应是最普遍的机制。
特点
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它的特征如下:1.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7~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再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因为发生的快,容易联想到与用药有关;
2.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40℃。但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
3.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
4.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
临床表现
药物热常伴药疹,也有不伴药疹的单纯性药热。
表现有恶寒(或寒战)发热,热型有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微热。还可伴有周身不适、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痛、淋巴结肿痛和消化系症状等,继而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疹呈多形性对称性分布,并往往伴有瘙痒或烧灼感;皮疹类型有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及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等;严重的药疹可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皮疹严重者,停药后热度可持续较长时间。
可引起药物热的药物
很多药物都可能引起药物热:
1.抗生素类
抗生素是引起药物热的常见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2.抗过敏药
扑尔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
3.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4.抗结核药
如利福平、异烟肼等。
5.酶类及生物制剂
人血白蛋白等。
预防药物热,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治疗对于药物热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停用可疑药物;补液有利于药物的排泄和退热;重症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高热或超高热患者可同时应用物理降温,对酒精过敏者禁做酒精擦拭。发生了药物热也无需紧张,可在医生指导下,停用可疑药物,多数人停药48小时内可退烧。另外,应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加快药物排泄及散热。若高烧持续不退且同时出现严重疼痛等情况,建议及时就诊。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声明:
我们是一个注重分享的公益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