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剥脱性皮炎治疗专科医院 >> 剥脱性皮炎常识 >>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作为普通内科血流感染的诊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作为普通内科血流感染的诊

 

背景: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作为血流感染的预测指标的潜在用途知之甚少。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评估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作为血流感染预测指标的可靠性。方法:本回顾性队列研究医院门诊和普通内科进行。共纳入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获得至少2组血培养的例成人患者;排除在血培养、类固醇治疗前2周内使用抗生素治疗或有血液肿瘤病史的患者。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ROCs)下面积,评估每个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准确性。主要转归为血培养阳性,提示血流感染。结果:单独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减少(?24.4cells/mm3)产生的总体预测能力较小,但有统计学意义(AUROC:0.,95%CI:0.-0.,P0.05),仅中度敏感性(68,95%CI:46-85%)和特异性(62,95%CI:54-69%)。该模型包括基线变量(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AUROC为0.,进一步添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产生轻微改善,AUROC为0.(p0.05),净再分类改善(NRI)有统计学意义(p=0.)。然而,综合区分指数(IDI)(p=0.)仍然不显著。结论:在一般内科环境中,严重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可以被认为是血流感染的廉价标志物,尽管诊断准确性有限。

知识点回顾:

人体中正常成熟的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也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释放颗粒中的内容物,引起组织损伤,促进炎症进展。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表现为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

临床意义

1.增多

(1)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过敏、过敏性紫癜等。

(2)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

(3)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4)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

(5)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

(6)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等。

(7)其他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

2.减少

伤寒和副伤寒患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等。

Hirosawa,T.,Harada,Y.,Morinaga,K.etal.Eosinopeniaasadiagnosticmarkerofbloodstreaminfectioninageneralinternalmedicinesetting:acohortstudy.BMCInfectDis20,85().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xu.com/wadzz/136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