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
一般认为果酸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细胞表面的结合力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连性,加速表皮细胞的脱落与更新,同时能刺激真皮胶原合成,增强保湿功能。
一、果酸定义果酸是指一系列α位有羟基的羧酸的统称,简称AHAs。
由美国著名皮肤病专家VanScott教授和YU博士于年首次从水果中发现,是一种生理的、天然的、无毒的酸,这些有机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和乳酸酪等物质中。
二、果酸种类果酸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水溶性好、无臭无毒,具有强渗透性,能透过角质层被皮肤吸收。
果酸共有37种,按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分子量由小到大依次是甘酵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杏仁酸等。
1、甘醇酸,又称甘蔗酸、羟基己酸,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是果酸中分子母最小的,最易渗透皮肤的表层,吸收效果也最明显。
2、乳酸是果酸中第2小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90,它具有促进细胞更新的功能,保湿度强,天然成分不会刺激人体皮肤。
3、高浓度时使皮肤松懈脱皮最快的是酒石酸,其次是甘醇酸和乳酸。
三、果酸的作用机制1、对表皮
果酸能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连性和角质堆积,活化类同醇硫酸酯酶和丝氨酸蛋白酶降解桥粒;调节角质形成细胞桥粒的连接,能做到特效和瞬间的剥脱。
调节角质形成过程,使角质层柔韧性增强,避免角质层过度堆积;能清除堆积在皮脂腺开口处的死亡细胞,使皮脂腺排泄通畅,皮脂、表皮汗腺液和水分经乳化作用在皮肤外表而形成皮脂膜,可保护皮内水分不过多蒸发,也可防止细菌侵袭皮肤,是皮肤的天然屏障。
2、对真皮
果酸使真皮乳头增加厚度增加、黏多糖增加,胶原纤维增多,弹力纤维密度增加,从而使真皮的厚度增加,弹性也增加。
3、果酸对皮肤功能的影响
果酸对表皮功能影响的重要指标是表皮细胞更新时间或速率。表皮的更新建立在角质层的生成和脱落速率的基础上,角质层的更新可以反映表皮细胞的分裂成熟的程度。
四、果酸适应症1、痤疮
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
外用果酸可以使皮肤角质层黏连性减弱,以纠正毛囊上皮角化异常,使毛囊漏斗部引流通畅,皮脂顺利排出,防止皮脂堆积、堵塞毛孔,从而有效治疗痤疮。
2、黄褐斑
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
黄褐斑皮肤色素增加过度可由外源因素如紫外线对黑素细胞的直接刺激引起,或由角质形成细胞或其他细胞释放的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对黑素细胞的间接刺激引起。
(照片来自网络)
外用去色素或脱色素制剂是治疗表皮中黑素增加最有效的方法。果酸能有效治疗色素沉着皮损,其机制可能是表皮重塑、脱落加速和抑制黑素形成。
3、皮肤光老化
是由于皮肤长期、反复暴露于日光下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及组织学改变。光老化不是单纯的没人问题,它与皮肤癌的发生可能有着病因学的联系。
Bernstein报告果酸可增加表皮厚度和真皮粘多糖和透明质酸含量,使胶原形成增加,从而改善光老化引起的皮肤松弛、粗糙、皱纹等。
4、其他
对各种类型鱼鳞病和毛发苔藓有很好的疗效,使皮肤恢复正常。
对足部的骈胝、趾疣也有救。能辅助治疗银屑病、甲真菌病,利用其减轻角质层粘连性的特点,加强治疗银屑病及抗真菌药的疗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五、果酸治疗的副作用1、灼伤性损害
直接的灼伤表现为皮肤发红、水肿、刺痛,绷、脱屑等,间接灼伤主要是指日光对治疗区皮肤的刺激(使用含果酸的护肤品,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吸收)。
2、过敏反应
以红斑、水肿、渗出、发痒或溃烂等局部反应为表现,但也有少数可有全身性反应,如哮喘、喷嚏、会阴水肿等。
六、注意事项果酸属于光敏剂,治疗后需防晒,外出时使用日光防护系数值大于15同时有防护长波紫外线功能的防晒霜。
不能同时用对皮肤刺激的外用药,如维甲酸类等,可配合果酸系列的护肤品使用。
治疗部位应避免搔抓,不可自行剥除结痴或脱屑。如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及时停用果酸并对症治疗。
一般果酸换肤都是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操作的,当然市场上也有适用于家用的低浓度果酸系列产品,其次果酸换肤的效果对果酸的浓度和涂抹的手法有着很高的要求,特别是高浓度果酸一定要在医生操作下使用,切勿自行尝试。
果酸换肤虽然能改善肌肤很多问题,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比如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的人就不适合,所以果酸换肤须谨慎!
喜欢,那就加入我们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