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剥脱性皮炎治疗专科医院 >> 剥脱性皮炎护理 >> 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四

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四

 

真题演练

A1型题

1.首发药毒的潜伏期一般是()

A.10天以内

B.5~20天

C.1个月

D.24小时内

E.药后半小时

2.接触性皮炎为西医病名,相当于中医的哪种病()

A.热疮

B.风热疮

C.膏药风

D.浸淫疮

E.湿疮

正确答案BC

知识点:

接触性皮炎

考点一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1.发病前有明显的接触史,均有一定的潜伏期。中医称为膏药风。

2.一般急性发病,常见于暴露部位,如面、颈、四肢。

3.皮损的形态、范围、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物质种类性质、浓度、接触时间的久暂、接触部位和面积大小及机体对刺激物的反应程度。皮损边界清楚,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与接触物大抵一致。皮疹一般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或大疱、糜烂、渗出等,一个时期内以某一种皮损为主。

4.病因去除和恰当处理后可在1~2周内痊愈。但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转变为亚急性或慢性,皮损表现为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

5.皮肤斑贴试验:将可疑致敏物用适当溶剂配成一定比例的浓度作斑贴试验,若示阳性则提示患者对被试物过敏。

考点二接触性皮炎的治疗

本病治法以清热祛湿止痒为主。急性者以清热祛湿为主;慢性者以养血润燥为主。

1.内治法

(1)风热蕴肤证

证候:起病急,好发于头面部,皮损色红,自觉瘙痒,灼热,心烦,口干,小便微黄,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

方剂:消风散加紫荆皮(花)、僵蚕。

(2)湿热毒蕴证

证候:皮损面积广,色鲜红肿胀,上有水疱,灼热瘙痒,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方剂: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加减。

(3)血虚风燥证

证候:病程长,皮损肥厚干燥有鳞屑,或呈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有抓痕及结痂,舌淡红苔薄,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方剂: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加减。

2.外治法

外治时,用药宜简单、温和、无刺激性。找出致病的原因,去除刺激物质,避免再次接触致病原。

考点三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的鉴别

1.急性湿疮

无明显的接触史,皮损呈多形性,对称性分布,部位不定,边界欠清楚,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易转变为慢性。

2.颜面丹毒

皮损颜色鲜红,边界清楚,形如云片,色若涂丹,局部触痛明显,伴畏寒、发热、头痛、恶心欲呕等全身症状,无明显接触史。

药毒

考点一药毒的病因病机

病由禀赋不耐,邪毒侵犯所致。或禀血热之体,受药毒侵扰,火毒炽盛,燔灼营血,外发皮肤,内攻脏腑;或禀湿热之体,受药毒侵扰,体内湿热蕴蒸,郁于肌肤;病久药毒灼伤津液,气阴两伤,肌肤失养。阴液耗竭,阳无所附,浮越于外,病重而危殆。

考点二药毒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调护

(一)诊断

1.临床表现

(1)发病前常有用药史,原因除去易于治愈。

(2)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二次发病多在用药后5-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甚至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内发生。

(3)发病突然,自觉灼热瘙痒,重者伴有发热,倦怠,全身不适,纳差,大便干,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

(4)皮损分布除固定型药疹外,多呈全身性、对称性,且由面颈部迅速向躯干四肢发展的趋势,皮损形态多样。

2.类型

(1)固定红斑型

典型的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斑,边界清楚,重者红斑中央形成水疱或大疱。如再次服用此药,可以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先感原发疹部位瘙痒,随之局部发生同样皮损,但损害可扩大。

(2)荨麻疹样型

其症状为大小不等的风团,颜色较一般荨麻疹红,持续时间较长。

(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

皮损多为密集、红色、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常对称性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部位为多见,类似于麻疹。

猩红热样发疹型开始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快者24小时,慢者3~4天可遍及全身,为水肿性鲜红色斑疹,弥漫对称性分布,互相融合,很似猩红热。若不及时停药,则可发展为重症药疹。

(4)湿疹皮炎样型

大都先由外用药物引起局部接触过敏,发生湿疹样皮炎后,再服用或注射同样的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即可发生泛发的湿疹样皮损。

(5)多形红斑型

临床表现与多形红斑相类似,皮损为豌豆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红斑中心呈紫红色或有水疱,有虹膜样或靶样损害,境界较清楚。

(6)紫癜型

轻者双小腿出现针头至豆大或更大的紫红色瘀点或瘀斑,散在或密集分布,皮疹平或稍隆起。重者可累及四肢、躯干,有时可以有风团,甚至中央有小血疱。

(7)大疱性表皮松解型

是最严重的一型药疹。发病较急。初起皮损发生于面、颈、胸部,为紫红或暗红色略带铁灰色斑,很快扩大、增多、融合,红斑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及表皮松解,水疱极易破,形成大片糜烂面或外观无水疱该处表皮极松,一推即可形成糜烂面,似浅Ⅱ度烫伤。严重者可因感染、重要脏器病变、水电解质失衡等造成死亡。

(8)剥脱性皮炎型

属重症药疹,可开始即有全身皮肤潮红肿胀,或从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疹型发展而来。以面部及手足皮损尤为严重。约2周以后,全身的皮肤大量脱屑,呈落叶状或鳞片状,手足呈手套袜套样剥脱。严重者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二)治疗

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致过敏的药物,临床以辨证论治为主。重症者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1.内治

(1)湿毒蕴肤证

证候:皮疹为红斑、丘疹或风团、水疱,伴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或有发热,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方剂:萆薢渗湿汤加减。

(2)热毒入营证

证候:皮疹鲜红或紫红,灼热痒痛,伴高热,神志不清,舌红绛,镜面舌,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护阴。

方剂:清营汤加减。

(3)气阴两虚证

证候:药疹后期大片脱屑,伴低热,神疲乏力,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

方剂: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

2.外治

皮损潮红无渗出者,用马齿苋或大青叶煎汤外洗,或炉甘石洗剂外涂。皮损潮红肿胀、糜烂渗出者,用马齿苋或黄柏煎汤冷湿敷,青黛散麻油调敷。皮损脱屑干燥,用麻油或甘草油外擦;皮损结痂,用棉签蘸麻油或甘草油揩痂皮。

3.西医治疗

(1)一般药疹,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和钙剂治疗。

(2)重症药疹,应当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除运用上述内治、外治方法以外,宜早期足量使用类固醇类激素,如氢化可的松-mg或地塞米松10-15mg,维生素C2~3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ml中,静脉滴注。待病情缓解后,改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必要时配合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

(三)预防与调护

1.合理用药,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药量及使用时限。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对青霉素及抗毒血清制剂,用药前要做过敏试验。

2.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遇到全身皮肤瘙痒、出疹发热者,要考虑药疹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3.皮损忌用水洗,避免搔抓,忌用刺激性的外用药物。

4.多饮开水,忌食辛辣、鱼腥发物。

更多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xu.com/ways/126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