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问题:
能否长期服用「消炎镇痛药」来预防痛风发作?
能否用抗生素控制痛风急性发作?
急性发作期能否加用降尿酸药物?
丁香园的站友王建华对问题进行回答痛风急性期用药有讲究在痛风急性期,首要问题是尽快控制关节炎症,缓解病人疼痛。所用的药物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和糖皮质激素。
1.秋水仙碱:传统的大剂量疗法因副作用较大现已逐渐被小剂量疗法(每次0.5mg,每日3次)所取代。由于秋水仙碱的副作用,其现已逐渐退出临床首选地位。临床停药指标:炎症及疼痛明显缓解或病人出现严重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
2.非甾类抗炎药(NSAIDs):目前,非甾体类消炎药已取代秋水仙碱成为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的一线药物。有研究显示:非甾类抗炎药物之间无差异,治疗成功关键不是选择何种NSAIDs,而是取决于NSAIDs的使用时机和剂量,使用越早,剂量越足(头两天剂量加倍),疗效就越明显。
3.糖皮质激素:通常用于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口服强的松每日20-30mg,3-4天后逐渐减量停药。较新的国内上市的有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总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首先推荐使用非甾类抗炎药,其次推荐使用类固醇激素口服或局部关节腔注射,秋水仙碱因其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过于接近而被作为第三选择。
不能用抗生素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痛风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多见于大拇趾及足背)迅速出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
如不做详细的病史追问、体检和血尿酸等检查,很容易被误诊为局部感染性炎症(如丹毒等),并给予大剂量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这是痛风治疗中最常见的误诊误治。
由于痛风急性发作本身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患者即使无任何治疗,亦多可于疾病发作3-10日逐渐自行缓解。这种自行缓解常常被医生或患者误认为是使用抗生素的结果,而事实却非如此。
痛风是超饱和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中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抗生素治疗根本无效。相反,在痛风急性期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不仅对控制发作无效,还可能使血尿酸升高而加重痛风。这是因为青霉素和尿酸都需经过肾脏排泄,前者对后者的排泄有干扰作用,致使血尿酸升高,从而加剧病情。
急性发作期不宜加用降尿酸药物痛风急性发作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关节炎症与疼痛,应选择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的对症治疗药物(如非甾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等),而降尿酸药物(如痛风利仙、别嘌呤醇等)本身没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对控制关节炎急性发作、缓解关节疼痛无效。
相反,因其能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释放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被趋化而至的白细胞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和水解酶,从而加重关节炎症或引起「转移性痛风」。
因此,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间,不宜加用降尿酸药,而应该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过了急性期之后再服用降尿酸药;但如果患者之前已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则应继续服用,而无需停药(注意:急性发作时停降尿酸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区)。
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维持病人急性期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稳定,避免因血尿酸浓度显著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有些病人用药不规范,把降尿酸药当作消炎镇痛药使用,急性发作时用药,关节炎发作过后停药,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
不可长期服用「消炎镇痛药」来预防痛风发作导致痛风的罪魁祸首是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发作,关键是要控制好血尿酸,除了低嘌呤饮食以外,必要时还要采取降尿酸治疗。
有些医生不了解这一点,为了预防痛风发作,让病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消炎痛等)或秋水仙碱,这样不仅起不到预防作用,还可能会导致严重肾损害。
非甾体类消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皆属于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具有快速消炎、缓解疼痛的作用。但此类药既不影响尿酸代谢,也不增加尿酸排泄,纯属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治标不治本。
另外,此类药物副作用普遍较大,除能引起严重胃肠道反应外,还可导致肾脏损害。因此,这些药物只适用于在急性发作期短期应用,急性发作过后,即应尽快减药,短期内停药。
笔者曾接诊过一位痛风病人,他饱受痛风反复发作之苦,听人介绍说消炎痛可预防痛风复发,于是每日大剂量服用。一年后化验肾功,血肌酐及尿素氮异常升高。考虑可能是长期服用消炎痛所致的「镇痛剂肾病」,随即让病人停药,不久患者肾功能恢复。
围绕以上问题,用户在「用药助手」APP问答区展开了讨论。现将部分用户的精彩评论摘录如下。
用户对能否长期服用「消炎镇痛药」来预防痛风发作进行回答:goldenfruit:不建议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预防痛风发作。但是,在痛风患者降血尿酸初期,根据病情可选用这类药不超过6个月预防性治疗了。
鹏辰:急性期以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止痛为主,急性期过去两周后使用抑制尿酸合成药或促进尿酸排泄药,痛风疼痛多由无菌性关节腔炎症引起抗菌素使用无效
hws:痛风急性发作要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症状缓解后以降低尿酸为主,并控制嘌呤的摄入,定期检查尿酸指标。
huangxuezhi:急性期不能使用别嘌醇等排尿酸药物,只能非甾体加秋水仙碱,苯溴马隆,必要时可加糖皮质激素
用户对能否用抗生素控制痛风急性发作进行阐述:qilei:痛风不使用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急性痛风发作时可以继续使用降尿酸药
用户对急性发作期能否加用
降尿酸药物进行讨论:
love我的大学:在急性发作期可以使用NSAID,对于肾功能不好的,应该慎用。可以溴苯马龙和秋水仙碱降尿酸处理。有时候也会出现尿酸降下来了反而痛风发作了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应用激素治疗
赵博峰:急性期不能用降尿酸的药,防止痛风石分解,加重疼痛。
用户对以上问题进行的综合性的回答:秋夜聆风:消炎镇痛药仅用于急性期缓解症状,不能长期服用;痛风急性发作为无菌性性炎症,抗生素无效;急性发作期前有在服用降尿酸药物的,可以在急性发作期加用降尿酸药。
37yy药永红:1、凡药三分毒,不能常用。急性对症可以用,避免伤胃和过敏。2、用药指征,诱发因素、血象中性高时用抗生素。3碱化尿液、降尿酸需从饮食开始。
易知:消炎止痛药可以用控制痛风急性发作时疼痛症状,但不能预防痛风,预防可以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抗生素对痛风无效。急性发作期不建议用降尿酸药,血尿酸快速下降可引起痛风石溶解,关节内尿酸迅速升高,诱发痛风。降尿酸是一辈子的事,不必急在一时。
WZL:长期服用消炎镇痛药对痛风发作的预防无效,反而会增加消化道溃疡及其他副作用发生的风险;抗生素对无菌性痛风性关节炎无效;痛风发作一般不用降尿酸药物,但正在使用降尿酸药物时而痛风发作,可不用停服降尿酸药物。但要注意无痛风发作的情况下,服用降尿酸药物可能会诱发痛风的发作,令病患很痛苦!
jasonowen:1.长期使用消炎镇痛药来预防痛风发作显然获益风险比不高,消炎镇痛药普遍会对胃粘膜损伤,不宜长期使用。2.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无效。3.痛风急性发作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降尿酸药物,因为可导致痛风石的溶解加重病情,但原来有一直服用的话就不必停用。
老段ld:1、痛风的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只有控制尿酸才能预防痛风的发作,长期服用消炎镇痛药并不会预防痛风发作,反而会引起相关副反应。2、痛风引起的炎症属于非感染性炎症,用抗生素不仅无效,反而会降低尿酸排泄从而加重痛风发作。3、急性发病期应用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可能是关节内的尿酸结晶激活,反而加重疼痛症状
lmlcmy:1.NSADs药物只能急性期减轻疼痛症状,2.痛风一般是非感染性炎症,抗生素使用没有证据,3.急性期降尿酸会使边缘池尿酸波动,加重患者疼痛,一般在患者症状好转后加用~
乌伤浪子:1.消炎镇痛药只能用于急性发作期,如果发作期时间长,可以小剂量激素加消炎镇痛药维持;2,这用抗生素倒从来没有见过,除非痛风石破溃出现感染,可以适当使用;3.急性期降尿酸不主张使用,原来在使用的不要加量,不然会加重疼痛。个人体会,降尿酸过程中,痛风石溶解导致疼痛持续时间可以很长
caoye:痛风是晶体性关节炎,抗生素肯定无用。NSAIDs快速止痛,控制炎症状态,长期服用存在其胃肠道,心血管及肾脏损伤的风险。痛风发作时,是否加用降尿酸药物存在争议,如果发作前已经开始降血尿酸药物治疗
玉兔璞璞:不能用消炎镇痛药来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期如果一直在吃降尿酸药可以继续服用并加秋水仙碱控制,如果没有在服用降尿酸药,则急性期不能服用,应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控制。
我木兰香:一,不可以长期服用止痛药物,易引起消化道及肝肾功能损伤。二,痛风发作不是使用抗生素指证。三,痛风急性期可少量使用降尿酸药物。
zhuifeng:消炎镇痛药与秋水仙碱是痛风急性期的一线用药,但不宜长期服用;痛风发作是一种无菌性炎症,无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故不应使用抗生素;痛风急性发作期不建议使用降尿酸药物,因为使用后会加重痛风发作,建议缓解期使用降尿酸药物。
一醉一陶然:痛风通常都不会使用抗生素,除非和并有其他感染!痛风急性起通常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有胃病可减量或者家用PPI、H2腹胃)、秋水仙碱0.5bid患者无腹泻后加量至tid,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待疼痛控制后方可使用降尿酸药物,可以别嘌醇,但要警惕过敏性剥脱性皮炎。另一种就是苯溴马隆就安全的多!急性起一般不用降尿酸药物,因为会引起尿酸盐溶解,加重疼痛!
关于「痛风的这些用药误区你知道吗?」这一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扫描下方极限travel105106极限travel10510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