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剥脱性皮炎治疗专科医院 >> 剥脱性皮炎病因 >> 乱用皮炎软膏皮疹更严重

乱用皮炎软膏皮疹更严重

 

资料图片

  专访专家:

  医院皮肤科陈志和副主任医师、杨朝英主治医师

  专家提醒,皮肤外用药讲究“干对干,湿对湿”

  阿强是某公司的部门经理,人前风光,人后却有难言之隐—患慢性湿疹3年多了,反反复复,痒起来相当要命,一到正襟危坐的场合更如坐针毡。到医院看病,医生也就是这个软膏那个软膏地开给他,要他自己回去擦药。医院了,“久病成良医”,每当发作时,就照葫芦画瓢地到药店买来一些外用药自己“搞掂”,效果还挺不错。

  前几天晚上,平时对海鲜不过敏的阿强与同事一起到海鲜楼“大餐”一顿后,回到家里竟全身上下发满了小疹子,特别是两个小腿前面,不但疹子密密麻麻,还伴有肿胀、水疱、糜烂、流水,用手摸上去皮肤热得发烫。阿强急忙翻箱倒,找到了两支以前没用完的地塞米松软膏,把全身皮损处都涂抹了一遍,特别在比较严重的小腿部位厚厚地涂上了一层,想让它好得快点。哪知非但没见好,情况更糟糕了,医院来求救。医生看了看说:“你用错药了,这种情况你不能再擦软膏!”阿强辩解道,“地塞米松不是能治湿疹么?我用的还是医生原来开给我的药呢!”“此一时彼一时嘛……”医生笑了。

  “干对干,湿对湿”用错剂型加重皮炎

  “地塞米松能治湿疹没错,但地塞米松软膏却不适合此时的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有渗出时用,阿强错在用药选错了剂型。”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陈志和表示,皮肤外用药有各种各样的种类和剂型,相似的皮损也可以由不同的病因引起,用药的选择也应不同,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用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在剂型选用上,外用药的原则为“干对干,湿对湿”,即急性皮炎有潮红、肿胀、斑丘疹而无糜烂流水时,可以选用粉剂和洗剂;有水疱、糜烂及渗出,选用溶液进行湿敷才是上策;亚急性皮炎的皮损、渗液、流水均不明显,应选择油剂比较好,霜剂(乳剂)也行;慢性时期的皮损才选用软膏。

  对此,患者往往缺少相应的知识。在各种各样的剂型中,软膏是患者最为熟知的一种,如地塞米松软膏、硫磺软膏、鱼石脂软膏等。不少患者便把它当做万用剂型,不管什么病什么皮损,先搽一支软膏再说,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阿强即是如此。

  “软膏封闭作用强,有很好的渗透性,作用深达皮层,易于发挥所含药物的性能,比较适用于慢性炎症性的皮肤损害,如干燥、脱屑或肥厚、苔藓样改变等;但当急性皮炎出现的红肿水疱、糜烂、渗液过多时就不能使用了,因软膏中的油脂封闭于皮肤表面,阻塞小汗腺,影响汗液的排出,阻碍散热,使用后可使皮肤局部温度升高、易于浸软而使渗出增加,从而加重病情。根据阿强湿疹的急性发作情况,这时最好是采用湿敷的办法。”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杨朝英说。

  外用药分7大剂型

  软膏—常用凡士林或动物脂肪等做基质,混入不同作用的药物,配合不同浓度而制成一种细腻、均匀的半固体剂型。它具有软化皮肤、保护创面、滋润及润滑皮肤和保温等作用。

  霜剂—霜剂(也叫乳剂),如达克宁霜、皮康霜、肤轻松霜等。霜剂是油与水经过乳化而形成的一种半固体剂型,对皮肤的渗透性比较好,各种亚急性(皮损略有渗液、流水)、慢性皮炎都可以使用。但霜剂所添加的药物浓度不能太高,种类也不能太多,以免破坏霜剂的形状,其作用比软膏可能略差,因此,并不能完全代替软膏。

  水溶液—其他常见的剂型还有溶液如硼酸液、高锰酸钾液等,它是药物的水溶液。

  粉剂—如滑石粉、氧化锌粉、痱子粉等,即药物的微细粉末,有干燥、凉爽、减少摩擦的作用。

  洗剂—如炉甘石洗剂、复方硫磺洗剂等,它是由不溶于水的粉剂与水混合而成的,具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等作用,与粉剂类似,但附着力强。

  油剂—如氧化锌油、樟脑油、紫草油等,是用植物油溶解药物或混入固体药物制成,能起到清洁、保护和润滑创面的作用。

  酊剂—如碘酊等,是药物的酒精浸出液。

  病人在自购药时,要根据自己的皮损情况选择使用以上剂型

  (记者:余锦境通讯员:简文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xu.com/wazlyy/112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