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引起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则导致高尿酸血症。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根据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报道,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者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部分地区高达23.5%,并有年轻化趋势。目前,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继“三高”之后不容忽视的第“四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尿酸血症的危害有哪些
当血液中尿酸浓度达到饱和,会析出尿酸结晶盐,这些结晶盐随着血液流动沉积在人体内除了中枢神经系统外的任何地方,如:耳廓皮下、鼻中隔、角膜、巩膜、心脏瓣膜及传导系统、脊柱关节等。
1、导致痛风性关节炎血液中尿酸长期升高,会使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脚趾、脚踝、膝关节等处会出现急性的剧烈疼痛、红肿等现象;关节炎反复发作,就有可能形成痛风石,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
2、引起痛风性肾病高尿酸血症首先损伤的就是肾脏,可引起急、慢性尿酸性肾病和尿酸性肾石病。长期患有高尿血酸症的病人很可能发展为慢性的肾脏损伤、肾脏形态异常、肾功能下降,甚至肾衰竭,尿毒症。
3、加重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若不积极控制、治疗,尿酸盐结晶刺激血管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冠心病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调查显示,痛风患者急性心梗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6%。
4、与其他代谢疾病互相影响高尿酸血症通常伴随“三高”一起出现,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比如10%-30%的肥胖病患者都伴有高尿酸,而高尿酸血症患者中20%-50%的人都患有糖尿病。
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饮食建议
高尿酸血症患者,要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着手,少饮酒,多喝水,适量运动,并定期体检。
1、既要限制海鲜又要限制肉类
国外研究发现,摄入大量红肉和海鲜都会令使尿酸水平增高。动物来源的食物,特别是红肉类,是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饱和脂肪酸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与痛风发作密切相关。饱和脂肪酸还可以升高低密度脂蛋白(人体中不好的脂肪),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痛风患者应限制红肉类食物的摄入。
2、提倡多摄入奶制品
美国一项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健康人群增加奶制品,特别是低脂奶和低脂奶酪可以降低尿酸水平。每天至少喝2杯牛奶,痛风发病率降低50%。牛奶营养丰富全面,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于普遍缺钙的中国人,每天1~2杯(毫升/杯)的牛奶是很必要的,喝低脂奶尤为适宜。
3、适量摄入富含嘌呤的蔬菜和水果并无妨
富含嘌呤的蔬菜很多,包括蘑菇、菠菜、花菜、鲜豌豆、扁豆、四季豆、青豆、芦笋,很多痛风患者对此类食物避而远之。有研究者表明,增加对植物类食物的摄入,特别是蔬菜和水果,可以降低痛风的发病率。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叶酸和维生素C,可减少嘌呤吸收、促进尿酸排泄,对痛风患者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尿酸高的人不需要禁忌含嘌呤的蔬菜。
4、对豆制品不必敬而远之
通常认为豆制品可导致痛风发作。日本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健康人群和痛风患者中,豆腐对这两类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影响并不大,这是因为豆腐中所含的嘌呤大部分在加工过程中丢失了。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维生素E、大豆类黄酮等,适量吃些豆制品(豆腐、豆腐干、豆浆等)对人体是非常有益处的,痛风的缓解期以及高尿酸血症患者不必严格限制食用。
5、限制啤酒、白酒,适量饮用红酒
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针对名20岁以上人群不同种类饮酒量与血尿酸的关系,发现血尿酸的水平随着啤酒和白酒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校正了年龄、膳食中其他危险因素后,每天增加1份啤酒(毫升)和白酒(45毫升)分别使血尿酸水平增加4.6毫克/升和2.9毫克/升,而且啤酒增加痛风的危险性是白酒的2倍。啤酒对血尿酸的影响又独立于酒精之外,啤酒中所含的鸟嘌呤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中,但酒精可减少尿酸排泄,促进尿酸的生成。所以说,应当限制饮用啤酒和白酒。调查发现,血尿酸水平与红酒饮用量呈负相关,适量喝红酒(少于毫升)不会增加血尿酸水平。红酒中含有许多抗氧化剂、多酚类物质,可减少机体的氧化损伤,降低酒精对尿酸代谢的不利影响。
6、限制果糖的摄入
果糖是单糖的一种,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果糖能与葡萄糖结合生成蔗糖。果糖能增加腺嘌呤核苷酸的分解,加速尿酸的合成,因此尽量减少果糖的摄入。(富含果糖和甜味的软饮料、果汁,以及富含糖分的水果等)
三、典型病例
卫某,男,67岁,江苏南通人,年10月10日初诊。患者8年前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间断服用别嘌呤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症治疗,病情迁延反复,逐渐出现痛风石。1年前双足踝部痛风石破溃,溃疡面经久不愈,下肢皮肤紫暗发黑,1月前双足红肿热痛加重,破溃处流出暗红色恶臭液体,医院急诊建议截肢,患者拒绝。来诊时:双足皮肤紫暗发黑,局部可见5个大小不等的溃疡面,最大8×6cm,最小6×5cm,侵及肌层,可见筋骨,伴暗红色液体流出,恶臭难闻,纳少,寐差,二便尚调,舌淡红衬紫,苔黄厚腻,脉细弦,趺阳脉细沉。予泄浊化瘀、益肾蠲痹大法调治。治疗一周,患者双足肿痛已明显改善,局部破溃处已有新生肉芽长出,无脓性分泌物;治疗1个月,双下肢溃疡面愈合两个,最大的也缩小至6×5cm。后门诊巩固治疗。年1月12电话回访,下肢溃疡完全愈合,局部肿痛缓解,生活能自理。
四、痛风颗粒的临床应用
医院制剂“痛风颗粒”,运用了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年提出“泄浊化瘀、调益脾肾”治疗大法,弥补了清热化湿、活血止痛药久用损伤脾胃的弊端,重视脾肾功能调摄,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末病能治的目的。经动物实验证实具有降低血尿酸含量、修复关节损伤、抗炎和镇痛作用,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该药具有调节核酸、嘌呤代谢,促进核酸合成,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利尿消肿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具有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的双向调节作用;经过急毒、长毒实验证明该药安全无毒。
痛风颗粒临床应用已20年,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课题中,组织江苏省8家医院完成例临床观察,急性期与秋水仙碱对照、间歇期与苯溴马隆对照、慢性期与别嘌醇对照,经统计分析显示:急性期与疗效肯定的秋水仙碱等效,而不良反应低于秋水仙碱;对间歇期具有促尿酸排泄作用,与促尿酸排泄作用肯定的苯溴马隆效果相当,为不愿意服用促尿酸排泄西药的病人提供了一种可以长期服用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慢性期具有抑制尿酸生成,与治疗痛风的别嘌醇比较疗效无差异,且没有别嘌醇引起的剥脱性皮炎、造血系统损害的副作用,同时与浓缩益肾蠲痹丸合用还有消石、促进骨质修复作用。该课题成果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南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
欢迎医院官方微博
公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