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25护肤日,在北京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面膜类产品的选择与使用专家共识》(科普版)发布了。这对于指导消费者正确使用面膜具有很大的意义,从此以后大家“有据可膜”了。
很显然,面膜产品这些年大行其道、各种说法让消费者莫衷一,很多人因为不了解面膜的知识,不当、过度使用面膜,并没有达成预期的护肤目的。此时发布这样的共识,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该共识的文本正医院皮肤科向公众分发。发布会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医院皮肤科主任赖维教授代表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面膜类产品选择和使用专家共识》工作组对共识作了解读和发布。
图1赖维教授解读共识中
全球第一大面膜OEM和ODM生产商——诺斯贝尔作为面膜生产领域的领导企业,为共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持,因此应邀出席了发布仪式。德之馨中国也参与了起草及专家协调工作。
图2诺斯贝尔市场副总裁麦耀雅先生出席发布仪式
医院在官微上第一时间发布了指南的印刷扫描件:
什么?看不清?
我知道你看不清。所以下面是文字版。我使用淡绿色字体对部分内容作一下评析:
面膜类产品的选择与使用专家共识
(科普版)
一、面膜的定义、分类
(一)面膜的定义
面膜是指涂抹或敷贴于人体皮肤表面,经一段时间后揭离、清洗或保留,起到清洁、保湿、美白、抗皱、舒缓等作用的产品。
(二)面膜的分类
1.按照功效主要有清洁、保湿、美白、抗皱、舒缓等种类的面膜。
2.按使用方式可分为洗去型面膜、免洗型面膜。
1)洗去型面膜:通常是泥状或膏状,涂抹在面部停留一段时间后将面膜洗掉。侧重于清洁功效,通过吸附、分散作用,清除皮肤表面过多的皮脂及脱落的角质碎屑,对毛囊开口较浅处的角栓也有一定清除作用。
2)免洗面膜:通常为乳霜状或啫喱状,可较长时间停留于皮肤表面,无需特意清洗。(免洗面膜的实质是霜或啫喱,只是涂得厚一点)
3.根据产品形态,可分为:面贴膜、膏状面膜、粉状面膜、撕拉式面膜等。
1)面贴膜:面贴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面膜类型,由面膜基布和精华液两部分组成。精华液中通常含有保湿、美白、抗皱、舒缓等功效成分;面膜基布是精华液的载体,敷贴于皮肤上,通过局部封包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皮肤的渗透性,促进精华液中有效成分的吸收。面贴膜的膜材目前有:天丝(目前流行的一种源自木纤维素的面膜布,并不是天上的丝哈,天丝是商品名)、蚕丝(可能会有真正用蚕吐的丝织的面膜膜,但很多时候只是指代一种人造纤维和织法)、纯棉、超细纤维、竹纤维、竹炭纤维、生物质石墨烯纤维、备长炭纤维、生物纤维以及水凝胶、巴布贴等。(新近的干湿分离面膜,也属于面贴膜)
2)膏状面膜:是指具有膏霜、乳液或啫喱外观特性的面膜产品(一般是用瓶或管装的,质地比较稠厚)。
3)粉状面膜:指以粉体原料为基质,添加其他辅助成分配制而成的产品(简单地说就是面膜粉,用的时候自己加水调一调,调一调……)。
4)撕拉式面膜:是指添加了成膜性的物质,涂敷于皮肤表面待其干燥成膜后再揭下,利用成膜物质的粘性将皮肤表层角质和毛囊口较浅处的角质栓剥离的面膜产品。(也就是大家平常说的“猪鼻贴”。撕拉式面膜对于油脂含量较低的黑头、白头效果是比较好的,这与其亲水性体系有关。对微粉刺有一定清理作用,但对粉刺效果不佳)
二、面贴膜的共同作用机理
面贴膜主要作用机理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封包促渗作用:面贴膜的作用原理与医学上的湿敷封包相似,通过阻隔皮肤与空气的接触,局部形成一个湿度较高的环境,使皮肤的渗透性增强,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其实在促进有效成分吸收的同时,对皮肤不那么友好的成分也是可能被促进的,所以面膜在安全性上的要求很高,防腐剂、香精、醇类等,都要很小心选择)
2.水合作用:面膜中的水分可以充分滋润皮肤角质层,使角质层含水量增高、透明度提升、外观改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补水”。注意,补水主要是给角质层补水,皮肤下层是不缺水的。补完水之后要锁水,就是用保湿产品,以免水分很快又流失了。单纯造面膜是难以锁水的。)
3.清洁作用:面膜具有黏附或吸附作用,当揭去面膜时,皮肤污物(表层角质细胞、残妆、过多皮脂等)随面膜一起粘除,促进皮肤毛囊畅通,皮脂顺利排出。(这个主要是指撕拉式面膜,软膜、硬膜粉也有这些作用。另外,含有泥、活性炭类颗粒的面膜,也有吸附和清洁作用,这类产品主要是针对油性皮肤的。)
三、正确选择面膜
1.面膜选择的总原则:
1)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合规的产品;(之所以要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很多非法的产品通过一些非正常渠道售卖,风险很高)
2)根据自己的皮肤类型和皮肤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产品;(不要乱用、不要乱用、不要乱用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听别人说自己用得好,你也就一定用得好,人和人是不同的,护肤要个性化)
3)选择质量和口碑好的企业或品牌的产品。(那是必然了,金杯银杯不如口碑)
2.面膜使用的总原则:
1)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指引来使用产品;(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厂家应该提供正确使用指引,不要说什么一天两片。。。一年片……)
2)过敏体质,或既往有使用化妆品过敏病史者,使用新的面膜产品前先做局部皮肤试用试验,确定对产品不过敏后方可正常使用;(这点特别重要,过敏这事儿与每个人的免疫系统有关,避免接触致敏物质是解决过敏的根本方法。关于过敏测试和预防,请参见:防止化妆品不良反应的6条秘诀)
3)使用过程中出现皮肤不适时及时使停用产品,必要时找皮肤科医生诊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有些人用了不适应的产品后,出现不良反应,但BA会告诉你“这是排毒……”,让你继续用,这很可能出问题。当然,某些问题性皮肤,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会出现一过性加重的情况,这个不属于不良反应,以后再专文科普)
4)所有面膜均应在清洁皮肤后使用;(一般大家应该都是这样做的吧?别把皮肤上残留的一些脏东西用面膜促个渗,那画面就太美了。。。)
5)使用后视个人皮肤状况,配合使用其他护肤品。(这句话的潜台词是:面膜是好东西,但不是万能的。护肤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只单纯依赖面膜打天下)
四、各类面膜的使用建议
1.膏状面膜
洗去型面膜:取适量膏体涂抹在面部,停留10-20分钟后,用清水洗去。建议油性、混合性皮肤一周不超过2次;干性、中性皮肤建议一周不超过1次;敏感性皮肤一般不建议使用。(前面谈到了,洗去型的一般是膏泥状的这种具有清洁作用的,所以敏感性皮肤一般不建议使用)
免洗型面膜:取适量膏体涂抹在面部,无需特意清洁。干性、中性皮肤,建议1周使用不超过2~3次;油性皮肤、敏感性皮肤和痤疮患者慎用。(这一句主要是考虑免洗型面膜涂在皮肤上比较厚,可能会“闷痘”[参见水合性粉刺——传说还是实情?],另外高湿度长时间,对敏感性皮肤也不太友好。不过某些针对这类问题单独设计的功能性产品,也许可以短时间这样用)
2.面贴膜
面贴膜敷贴在面部停留10-30min,揭离后擦除残留的面膜液即可;若肤感较粘,可以用清水冲洗,再进行皮肤护理。面贴膜的使用频率,可根据个人皮肤状态、护肤习惯和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而定,避免过度使用。(避免过度使用这里没有说准确的数字,比如一周使用几次,每次间隔几天之类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皮肤感受来判断。从个人的角度,我建议一周2-3次即可。当然也许有的人皮肤非常皮实,经得起折腾,一天两片一年片也许没事儿,但这绝对不具有普遍意义。我倒是很想组织个实验,半边脸敷两片/天,一边每周2-3次,看看皮肤到底会怎样——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挑战一下?)
3.撕拉式面膜
将面膜涂敷于面部,待成膜后揭下,清水洗除面部残留物。该类产品具有剥脱角质、清除油脂作用,故油性皮肤可每周使用1次;中性或混合性皮肤可每两周1次;干性皮肤、敏感性皮肤不建议使用。此类面膜不建议频繁使用。(撕拉式面膜清除的油脂是角栓中含的油脂,但清除角栓的同时,也会粘下皮肤最外面那一层角质细胞,如果太过频繁,将可能损伤皮肤屏障)
4.粉状面膜
可分为硬膜和软膜。硬膜通常在皮肤科和专业美容机构中使用。软膜粉在使用时需添加水分使其成糊状后立刻涂敷于面部,待成膜后揭下,清水洗除面部残留物。具有一定的清洁和剥脱作用。中性、油性、混合性皮肤建议每周使用不超过2次;干性、敏感性皮肤不建议使用。
五、面膜类产品可能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及处理
面膜类产品通常是安全的,正确使用对皮肤可起到良好护理作用,但不当使用也可能会出现皮肤不良反应。此外,应警惕非法企业在面膜中违规添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氢醌、重金属等禁用物质。面膜类产品常见皮肤不良反应及处理简述如下:
1、水合皮炎
面贴膜属于非/半透气性的封包产品,过度使用情况下(比如敷贴频率过高、时间过长等),可能会引起角质层中水分过度累积、角质细胞水合作用增加而溶胀,削弱皮肤屏障功能。临床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起皱等。避免此种情况,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指引来使用产品,避免敷贴时间过长。出现此种情况后,不要用力去摩擦受累皮肤,防止皮肤出现破损;多数情况下,停止使用产品一段时间后,受累皮肤可慢慢恢复,不必特殊处理。(敷面膜后,或者过度敷面膜后,不要去摩擦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情况普遍发生于特别爱美的女生:又爱做面膜,还喜欢化妆,化妆后还喜欢用化妆棉卸妆,这过程中都会摩擦皮肤,所以不少这样做的人皮肤状况越来越差,越来越敏感。最温柔的是:你的双手!让我看到你的双手!)
2、接触性皮炎
由于产品中某些成分浓度过高,或刺激性过大,或因部分人的皮肤耐受性过低而引起的即时反应;或因部分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对产品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而引起。多发生于面膜接触部位、一般有明显边界,可能会出现红斑、水疱、丘疹、刺痛、瘙痒等。遇到该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清洗干净,多数可以自行恢复正常,医院皮肤科诊治。(这里面其实说了两件事情,怕吃瓜群众不懂就合二为一了。1)由于"成分浓度过高或者刺激性过大,或者皮肤耐受性低"引起的一过性的刺、痒、红、麻,属于即时的刺激性反应,一般几分钟后会消失。可以换用产品,如果有过度护肤或敏感倾向,则很大可能不是产品的原因,而是自己皮肤屏障不好;2)后面讲的是过敏反应。这个和每个人的体质有关,不是化妆品成分的问题,如果你对某种物质过敏,比如鸡蛋或者花生,这是终生的,问题不在鸡蛋或花生,而是你的免疫系统。因此发生过敏,一定要避免再次接触才可以防止。)
3、激素依赖性皮炎
主要因产品违规违法添加糖皮质激素,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使用引起。面部容易发红、灼热、干燥脱屑或伴有瘙痒等症状,感觉皮肤“变薄”,再次使用该产品才会缓解,皮肤有明显依赖性。遇到该情况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医院皮肤科诊治。(这里针对的是“激素依赖性皮炎”。当然激素依赖性皮炎这个概念本身在学术界还有一些争议,所以这里没有提出来。我个人同意安金刚和马慧群教授的看法,即“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中国皮肤科学者的智慧结晶。)
面膜类产品,尤其是面贴膜,近几年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化妆品品类。随着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新的面膜材料、剂型、功效等将不断涌现,给皮肤护理带来更多选择。同时,消费者也应当注意避免不当选择和使用面膜而带来风险。本共识由本工作组皮肤科医生和化妆品业界人士基于市面现有面膜产品及存在的问题,经充分讨论联合提出。本工作组将持续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