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年5月出生,浙江德清人,本科学历,外科主任医师。医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2年,曾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肿瘤外科进修一年。具有扎实的外科学理论知识与技术,熟练进行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擅长肝、胆、脾、胃肠、甲状腺外科及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已在国家及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8篇。
学术任职:湖州市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湖州市病残疾儿童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湖州市、德清县抗癌协会理事。现为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会员。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指仅局限于下肢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病变,表现为浅静脉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多发生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因绝大多数病人都发生在大隐静脉,临床诊断又称为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1、病因:多因浅静脉第一对瓣膜(股-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浅静脉血流返流,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引起。先天性的静脉壁薄弱、长期站立、肥胖和腹腔压力增加等因素造成的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导致静脉曲张的发生。
2、临床表现:患者发病早期,多为下肢酸胀不适及肢体沉重感,以站立时明显。中后期浅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呈蚯蚓样外观,分布于小腿后内侧。如外侧也有出现,说明小隐静脉也受累。病程长者,肢体皮肤则出现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等,甚至形成湿疹、溃疡(俗称“老烂腿”)。随着病情的演变,可以伴随血管走行的疼痛、下肢肿胀、淤积性皮炎、浅静脉血栓等症状。
3、诊断: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通过一般体格检查即可以明确诊断。站立后,下肢浅静脉突起,即提示静脉曲张的可能。若要进一步全面了解病情,则需进一步进行详细体格检查,了解静脉瓣膜功能情况及深静脉通畅情况,必要时需进行静脉超声或造影检查。重点应与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导致的静脉曲张相鉴别,后者有深静脉血栓病史,下肢多有明显肿胀的表现。如下肢有靴区溃疡、重度皮炎等,需要注意交通静脉有无受累。
4、微创手术:微创治疗与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无瘢痕,美观,治疗效果满意等优势,近年来深受病人尤其是女性病人的欢迎。此类手术包括泡沫硬化剂治疗、半导体激光闭合、冷光源透光旋切术、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等。前2种目前最常用。
(1)泡沫硬化剂治疗:原理是硬化剂与静脉内皮接触,导致血管内局部炎性粘连,使充盈的静脉发生纤维性闭塞。泡沫硬化剂是液体硬化剂(聚桂醇)与气体混合制成。泡沫硬化剂的优势是不会与血液混合导致硬化剂稀释,泡沫制剂进入血管后会充盈血管腔使药物与血管壁广泛接触而起效。适用于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曲张和直径小于4mmd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治疗时,在静脉充盈时预先标记的穿刺点,用套管针刺入血管内,缓慢注入泡沫硬化剂,然后自足趾至膝部缠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2~3周。
(2)微创激光治疗:原理是通过表皮穿刺将小直径激光纤维置入静脉腔内,末端接触静脉壁及血液,产生光热作用,以激光热能使管腔收缩,静脉内膜损伤机化为纤维条索,进而导致静脉闭合。适用于早期轻、中度曲张浅静脉曲张患者,其优点在于创伤小,并发症少,疼痛轻,治疗后无瘢痕、美观,手术时间短,可保持正常活动。
5、预防静脉曲张的措施:避免长时间站或坐,应经常让腿做抬高、放下的运动;经常抬高双腿,高于心脏水平,并维持膝盖弯曲,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保持正常体重,以免因超重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戒烟;养成每天运动腿部1小时的习惯,散步、快走、骑自行车、跑步皆可;小腿静脉压过高的人,应在每天起床后,就穿上弹力袜,晚上睡觉时再脱下。
医院血医院合作,已在今年10月起开展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治疗。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主任医院定期坐诊、手术。
来源:医院小编:星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