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静脉曲张,那你一定见过类似的症状。比如这样:
如果置之不理,时间长了还可能会这样:
静脉曲张不仅影响腿部美观,更严重的是,还可能引起皮炎、皮疹、皮肤色素沉着,继而出现皮肤破溃、慢性溃疡、感染等问题,好好的一双美腿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了烂腿!
病案实录71岁的颜奶奶患右下肢静脉曲张0多年,最近突然变得酸胀难耐,还伴有瘙痒,于是医院外二科就诊。
外二科副主任医师张滋凤在为颜奶奶检查后发现,其右下肢静脉曲张如“蚯蚓”一般,右小腿内侧可见一范围为*cm的红肿,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阳性。遂收治入院。
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张滋凤医师为颜奶奶做了下肢静脉曲张点状抽剥术。目前,颜奶奶已康复出院。
颜奶奶术后恢复图大隐静脉曲张下肢静脉分深浅两套,一套为深静脉,是负责下肢静脉回流的主角;一套为浅静脉,是负责下肢静脉回流的配角。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大隐静脉起自内踝前内侧,止于大腿根部;小隐静脉起自外踝后外侧,止于腘窝。
大隐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瓣膜病变、血液瘀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原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形成像蚯蚓状的隆起,多发生在下肢小腿前内侧。
大隐静脉曲张的病因下肢静脉曲张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大隐静脉曲张,但小隐静脉曲张也属于下肢静脉曲张的范畴,只是小隐静脉曲张没有大隐静脉曲张多见。
(1)遗传因素。
(2)职业因素。受凉或者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重体力劳动者。
()其他疾病因素。单纯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功能不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容易患静脉曲张疾病。
大隐静脉曲张的症状静脉曲张早期除了外观上的青筋突出,一般没有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一般要经过数年至十年不等),其危害渐渐显现。
阶段一:毛细静脉扩张期
这个时期最主要的表现是皮肤上出现细小的血纹、血丝。病人经常感觉腿发胀、发沉,长时间走路会不舒服。
阶段二:大血管有迂曲、扩张、成团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静脉曲张了,很多患者医院看病的,因为腿看上去已经有明显的异常了,青筋暴露,好像有一条条蚯蚓。阶段三:水肿病人的腿会出现水肿,典型的特点是早晨轻、下午重。这是因为,人在睡觉的时候,身体放平了,静脉回流得比较好。可是白天站了一天以后,由于重力的原因,血液回流变差,水肿就明显了。阶段四:色素沉着病人局部的皮肤颜色会变深,有的地方甚至会变黑。这是因为血液里面的红细胞渗到皮肤里沉着下来,这在临床上叫色素沉着。阶段五:老烂腿当色素在皮肤沉积一段时间以后,皮肤的正常代谢会受到影响,皮肤也会因此变得很薄弱,可能稍微碰一下或抓一下腿部皮肤就破了。这就是俗称的老烂腿。老烂腿有一个特点,一旦破了就不容易好。因为破溃的地方本身就堆积着很多静脉血,造成了局部压力的升高,这种情况下一旦皮肤破了就很难再长好。阶段六:反反复复,长上又破破了长,长了破,是这个阶段的特点。这时病人通常会到处寻医问药,破损的皮肤可能会暂时长好,但通常都好景不长,走走路很快就又破了。这是因为虽然表面皮肤长好了,但是治标不治本。静脉曲张没有治好,真正的病因没有去掉,伤口是没法完全愈合的。.
总之,平时无明显不适,容易麻痹大意;久拖会出现水肿,色素沉着,出血,溃疡,静脉血栓,还会出现死亡。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法是高位结扎剥脱术,通俗地讲可以称为“抽筋”,即在大、小腿上切多个切口,分段把大隐静脉抽剥出来。传统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也严重影响了下肢美观,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尤其年轻女性患者。▲传统术后影响下肢美观
而微创手术点状抽剥术,可与隐静脉主干的结扎剥脱术同时进行,用于处理浅表曲张的隐静脉小分支。大隐静脉点状抽剥术的切口大概在1~mm,分离结扎明显曲张静脉,完成剥脱,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约0分钟,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明显。对于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用点状剥脱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前和术后对比
提醒:得了下肢医院治疗,拖得时间越久,治疗难度就会越大。本文科普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张滋凤
外二科副主任医师
医院学会普外腹腔镜分会委员,江西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从事普外科工作10余年,擅长胃肠、肝胆、血管等普外科疾病的诊疗,在肝癌诊治、普外腹腔镜手术、外周血管的微创治疗、腹部创伤的救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主持省级科题2项,参与国家级科题、省级科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END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