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剥脱性皮炎治疗专科医院 >> 剥脱性皮炎饮食 >> 中医外科学皮肤病概述一

中医外科学皮肤病概述一

 

白癜风要注意些什么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27/5575720.html

小执医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古代称为滴脓疮、天疱疮,这种疾病是

A、湿疮

B、疥疮

C、油风

D、黄水疮

E、白疕

2、下列关于黄水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清暑利湿为主要治法

B、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

C、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

D、皮损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

E、没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

3、接触性皮炎风热蕴肤证的代表方为

A、龙胆泻肝汤

B、消风散

C、化斑解毒汤

D、当归饮子

E、清营汤

4、以下哪一项为淋病临床特点

A、龟头红肿,包皮内有多量脓性分泌物

B、外生殖器有多个痛性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尿道口红肿

C、尿道分泌物少,为黏液状

D、尿道口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

E、外生殖器多为单个无痛性溃疡

5、牛皮癣的皮损特点为

A、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B、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

C、皮损呈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极易形成苔藓样变

D、皮损为暗红、淡紫色或皮肤色多角形扁平丘疹,有蜡样光泽、网状纹

E、皮损为基底淡红色,上覆银白色鳞屑,剥后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

答案与解析

1、D

答案解析:黄水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中医古代文献又称为滴脓疮、天疱疮等。

2、E

答案解析:黄水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中医古代文献又称为滴脓疮、天疱疮等。皮损主要表现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本病治疗以清暑利湿为主要治法。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健脾为主。

3、B

答案解析:接触性皮炎风热蕴肤证。证候:起病较急,好发于头面部,皮损色红,肿胀轻,其上为红斑或丘疹,自觉瘙痒,灼热;心烦,口干,小便微黄;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止痒。方药:消风散加紫荆皮(花)、僵蚕。

4、D

答案解析:急性淋病临床表现: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度刺痛,继而有稀薄黏液流出,引起排尿不适,24小时后症状加剧。排尿开始时尿道外口刺痛或灼热痛,排尿后疼痛减轻。尿道口溢脓,开始为浆液性分泌物,以后逐渐变稠出现黄色黏稠的脓性分泌物,特别是清晨起床后分泌物的量较多。当病变上行蔓延至后尿道时,可出现终末血尿、血精、会阴部轻度坠胀等现象。

5、C

答案解析:牛皮癣的皮损特点:皮损多为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剧烈瘙痒,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样变。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要点一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的辨证

(一)辨皮肤病的常见症状

皮肤病在发病过程中,可产生一系列的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是皮肤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亦是诊断皮肤病的重要依据。

1.自觉症状

即患者主观的感觉。皮肤病的自觉症状取决于皮肤病的性质、病变程度以及患者个体的差异等。最常见的症状是瘙痒,其次是疼痛,此外尚有灼热,麻木、蚁走感等。

(1)瘙痒

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但着重在“风”邪的辨证。一般急性皮肤病的瘙痒,多由外风所致,故其有症状流窜不定,泛发而起病迅速的特点、可有风寒、风热、风湿热的不同。

风寒所致瘙痒,遇寒加重而皮疹色白;风热所致瘙痒,皮疹色红,遇热加重;风湿热所致瘙痒,抓破有渗液或起水疱。此外,营血有热所致瘙痒,皮损色红灼热、见丘疹、红斑、风团、瘙痒剧烈、抓破出血。

慢性皮肤病的瘙痒原因复杂,寒、湿、痰、瘀、虫淫、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因素均可致瘙痒。寒证瘙痒除因寒邪外袭,尚可由脾肾阳虚生内寒而致瘙痒,皮疹色红,发热症状不明显,或呈寒性结节、溃疡等。

湿热所致瘙痒可表现为流滋或出现水疱;痰邪所致瘙痒则常出现结节;瘀血所致瘙痒可见紫斑、色素沉着等;瘀血夹湿所致瘙痒剧烈,皮损结节坚硬,顽固难愈;虫淫所致瘙痒,如虫行或蚁走,阵阵奇痒难忍,且多具传染性;血虚风燥及肝肾不足所致瘙痒常有血痂或糠秕样脱屑,皮肤干裂,苔藓样变等。

(2)疼痛

皮肤病有疼痛症状者不多,一般多由寒邪或热邪或痰凝血瘀,阻滞经络不通所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寒证疼痛表现为局部青紫,遇寒加剧,得温则缓;热证疼痛,有红肿、发热与疼痛性皮损;痰凝血瘀疼痛可有痰核结节或瘀斑、青紫,疼痛位置多固定不移。此外,在有些较重的皮肤病后期或年老体弱、气血虚衰的蛇串疮患者,虽皮肤损害已愈,但后遗疼痛较剧烈,属虚证兼气滞血瘀疼痛。

(3)灼热感、蚁走感、麻木感

为皮肤病较特殊的局部自觉症状。灼热感为热邪蕴结或火邪炽盛,炙灼肌肤的自觉感受,常见于急性皮肤病。蚁走感与瘙痒感颇为近似,但程度较轻,由虫淫为患或气血失和所致。麻木感常见于一些特殊的皮肤病,如麻风病的皮损,有的慢性皮肤病后期也偶见麻木的症状,一般认为麻木为血虚或湿痰瘀血阻络,导致经脉失养,或气血凝滞,经络不通所致。

2.他觉症状

皮肤病的他觉症状,以表现在患部的皮肤损害最具诊断意义。皮肤损害(简称皮损),也称皮疹,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但有时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如脓疱为原发性皮损,但也可继发于丘疹或水疱。掌握这些基本皮损的特点,对皮肤病诊断、辨证治疗都很重要。

(1)原发性损害

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等。

1)斑疹

为局限性皮肤黏膜的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不隆起或凹陷。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红斑压之退色者多属血热;压之不退色者除血热外,尚兼血瘀;红斑稀疏者为热轻,密集者为热重,红而带紫为热毒炽盛;红斑常见于丹毒、药毒等皮肤病。色素沉着斑如黧黑斑,是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所致。色素减退斑多由气血凝滞或血虚风邪所致,最常见者为白驳风

2)丘疹

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1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丘疹数目多少不一,有散在分布的,有的互相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直径大于1cm,称斑块。丘疹顶端扁平的称扁平丘疹,常见于牛皮癣、接触性皮炎、湿疮等。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皮损称斑丘疹。丘疹顶部有较小水疱或脓疱时,称丘疱疹或丘脓疱疹。

3)风团

为皮肤上局限性水肿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有红色与白色之分,红色者为风热所致,白色者为风寒所致。常见于瘾疹。

4)结节

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气血凝滞所致,常见于结节性红斑等病。

5)疱疹

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水疱内含有血样液体者称血疱。水疱为白色,血疱为红色或紫红色。疱疹的疱壁一般较薄易破,破后形成糜烂,干燥后结痂脱屑。疱疹常发于红斑之上,多属湿热或热毒所致,常见于湿疮、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等。

6)脓疱

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混浊或为黄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脓液、结脓痂。多因湿热或热毒炽盛所致,常见于脓疱疮等。

(2)继发性损害

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瘢痕、色素沉着、萎缩等。

1)鳞屑

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如花斑癣)、蛎壳状(如白疕)或大片状(如剥脱性皮炎)。急性病后见之,多为余热未清;慢性病见之,多由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其濡养所致。

2)糜烂

为局限性的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的破裂,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多属湿热为患。糜烂因损害较浅、愈后较快,一般不留瘢痕。

3)溃疡

为皮肤或黏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溃疡大小不一,疡面有脓液、浆液或血液,基底可有坏死组织。多为热盛肉腐而成,常见于疮疖、外伤染毒等溃烂形成,愈后留有瘢痕。

4)痂皮

皮肤损害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脓痂为热毒未清;血痂为血热络伤,血溢所结;滋痂为湿热所致。

5)抓痕

由搔抓将表皮抓破、擦伤而形成的线状损害,表面结成血痂,皮肤瘙痒,多由风盛或内热所致。

6)皲裂

为皮肤上的线形坼裂,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等处,多由血虚、风燥所致。

7)苔藓样变

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常见于牛皮癣、慢性湿疮等。

8)色素沉着

为皮肤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有的属原发皮损,如黧黑斑、黑变病等,多由肝火、肾虚引起;有的属继发皮损,如一些慢性皮肤病之后期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多因气血失和所致,如风热疮、固定型药毒等。

9)萎缩

为皮肤的结构成分减少、变薄所致。表皮萎缩时皮肤呈半透明羊皮纸样外观、皮纹变浅或消失,其下血管较为清晰可见;真皮或皮下脂肪萎缩时皮肤呈局限性凹陷,皮纹不变。常见于一些慢性皮肤病的皮损表现,多因气血两虚,营卫失和,肌肤失养而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xu.com/wazz/13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