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每日带你读好书!
内容简介目前经方研究还是有一定热度的,关于经方研究应用与现代医学知识之间的书籍不多。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通过结合现代医药学知识,抓住经方证的共性规律和客观理化指标,为读者提供一个可复制的、操作性强的经方使用方案。
《经方研习:皮肤黏膜病的临证辨思》立足于皮肤黏膜病,因为此类疾病应用经方之后,肉眼就可以观察到病情的改变,足以证明该书介绍经方的使用方法具有很强的可靠性。
《经方研习:皮肤黏膜病的临证辨思》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仲景学术体系研究(约五万字);第二部分,经方药研究(结合本人研究成果、临床运用和现代研究,约十五万字);
第三部分,皮肤黏膜病中的应用(包括常见皮肤黏膜疾病,如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激素依赖性皮炎、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和免疫性皮肤黏膜病,如HPV、带状疱疹后遗症、白塞病、黏膜白斑等。配合彩图说明,约三十万字)。
作者简介吴中平,医学博士,柯雪帆学术思想传承人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金匮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经典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曾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中药学联合博士后研究,在国内外相关杂志发表了多篇原创性的学术研究论文,对麻黄发汗、承气攻下和中医特殊治法吸附法等都有较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梁青松,医学硕士,现医院皮肤科。年荣获“全国悦读中医之星提名奖”。临床上擅长治疗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斑秃(全秃、普秃)、黄褐斑、银屑病、玫瑰糠疹、带状疱疹、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痒疹等。
内页插图目录上篇仲景学术体系探讨第一章张仲景小考一、张仲景之名二、张仲景医术来源三、张仲景用药的区域分布特点四、张仲景家族死因探析五、张仲景是个什么样的人六、张仲景名垂世界医学史第二章伤寒论体系理论研究一、《伤寒论》是一部什么书二、伤寒体系与温病体系浅解三、经方研究的必要性附中药免煎颗粒剂要大力推广中篇经方研究第三章六经病概论第四章太阳病篇一、太阳病概说二、桂枝汤三、麻黄汤四、大青龙汤五、太阳病本证总结六、五苓散七、栀子豉汤八、蓄血证九、结胸证十、痞证十一、风湿证附膏方的制作第五章阳明病篇一、阳明病概说二、白虎汤类三、承气汤类四、黄疸病五、反映六经病证变化和辨治的最具代表性条文第六章少阳病篇一、少阳病概说二、小柴胡汤三、大柴胡汤四、柴胡加芒硝汤五、其他柴胡剂六、三阳经病的本证小结第七章太阴病篇一、太阴病概说二、桂枝汤三、桂枝加芍药汤四、小建中汤第八章少阴病篇一、少阴病概说二、姜附剂三、类似慢性肾衰竭第九章厥阴病篇一、厥阴病概说二、白头翁汤……下篇经方在皮肤黏膜病中的应用
......
前言/序言大美经方!
经方研究和应用向来都是很火热的,火热到哪一年,还不好说。浩浩荡荡的研究大军,我有幸忝列其间,但比起诸辈先贤的巨大贡献,我只是个拾荒者。
经方(典)引领着中医学发展,是中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个大方向。否则,走偏了就可能产生奇谈怪论或玄乎的东西,让人摸不着头脑,使中医的负担越来越重,严重稀释了中医药的价值。
经方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失误,不仅理论上有误区,如温病理论的泛化,培养了习惯性的对抗性治疗思维,使原本用经方治疗就很有效果的某些疾病出现五花八门的辨证内容,看似丰富,实则没有什么价值;而且药物上更是荒谬甚多,如细辛不超过3g、吴茱萸不超过4.5g、肉桂不超过Sg,与经方原本剂量相差悬殊!这些问题都关乎中医药发展方向,厘清这些问题很有必要,让后学少走弯路、少受折腾!
经方研究,如何立意新颖?对此我思考了很多年,并且也一直在积累。中医课程、西医课程我都能应付得了,但想再提升一点,总感觉缺少了抓手,有力使不上。院校领导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很大的支持,从进修计算机课程,到学习化学课程,再到实验研究的开展,让我对经方的理解和认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本书的写作立足于中医经典,结合现代医药学知识,以翔实的数据、案例和医理加以佐证,目的是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固定的、有规律的经方科学体系,使读者能够离开老师和书本后不再茫然。开卷有益,释卷也有收获,我希望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长按下方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