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剥脱性皮炎治疗专科医院 >> 剥脱性皮炎常识 >> 蔡药师告诉你如何正确使用外用药品

蔡药师告诉你如何正确使用外用药品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裸露在外,是为我们抵御外界有害物质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也常常第一个受害,需要诊治。外用药作为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武器,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用药主要包括液体擦剂、软膏、贴剂和栓剂等。不少人在就医后,拿着药房买的药品回到家里,面对各种药品也还是一头雾水,疑问重重,不知如何正确使用。那么,这些外用药在使用时有哪些讲究、禁忌和注意事项?

一、药膏是一类极为常用的外用药,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等特点。家庭中常用的有跌打损伤膏、烧伤膏、消炎镇痛膏等。软膏剂具有保护创面、润肤、隔绝空气,刺激肉芽生长等作用,还能促进药物进入皮肤,持续发挥药效。药膏适用于慢性皮损阶段,因为此类剂型穿透力强,且具有护肤和顺滑的功效。使用药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自行购买

皮肤病种类繁多,有的疾病非常相似,需要进行相关检查才能准确判断。另外皮肤病的治疗方法、药物种类非常多,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有的患者认为激素药膏是万能的,事实上,由于激素是免疫抑制药,可以诱发或加重感染,故其对病毒、细菌和真菌性皮肤病不适用。比如单纯疱疹、皮肤结核、痤疮、毛囊炎、足癣、体癣和股癣等皮肤病,就不能使用激素类药膏,否则只能加重病情和耽误治疗。

2、涂抹药膏的剂量

关于药膏的涂抹并不是越多效果越好。一次涂抹过多并不能增加患处对药物的吸收而提升药效,如果涂抹部位不当,还可能增加药物渗透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全身的不良反应,也会造成药膏浪费。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以指尖单位计算,即患者食指第一指节指腹长度的药膏,这个药量大约可涂抹本人两个手掌大小的皮疹面积。

3、涂抹方法

涂药最好用手,而不用棉签,因为棉签会吸附药膏,致使实际用药量下降。其次,皮肤病在用药前要清洁皮肤,但切忌使用热水或肥皂进行清洗,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而对于已经出现硬化的皮疹,涂药之前需要用温水清洗患处,增加湿度便于药物吸收。如仅仅是红斑、轻度脱屑的皮疹,可以直接涂药。另外,涂抹药膏时,应先将药膏挤在皮疹上或一只手指的指腹上,再用指尖将药膏擦开并尽快将药物均匀抹在患处,然后轻轻按摩2分钟左右,使药膏渗入皮肤,直至皮疹表面看不见药膏,表面无明显黏腻感为宜。一般将药膏抹至皮疹边缘外3~5毫米即可。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有光敏性的药膏如异维A软膏、维甲酸软膏应在晚上睡前涂抹一次即可。

二、外用药油,相信很多家庭都常备有外用药油如红花油、清凉油等,这些外用药油虽然使用方便、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小,但你知道它的作用吗?

1、清凉油:俗称万金油,由薄荷油、桉叶油、樟脑、丁香油等制成,有活血消肿、止痛止痒、止呕吐等作用。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者有轻度烫伤时,取少许涂抹患处,能消肿、镇痛、止痒。伤风、头痛时,将药涂在太阳穴处,可起缓解之效。

2、红花油:是由红花、桂叶等提取而成,具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等功效,可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扭伤、烫烧伤等,还对晕车晕船、头晕有一定疗效。将红花油涂搽在心前区,通过药力的渗透作用,能扩张局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对心绞痛有缓解作用。红花油不能内服,也不能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和皮肤破溃处。此外,关节刚扭伤时,切忌马上涂搽红花油,应隔24小时再搽,否则会加重皮下软组织的血液渗出,使肿胀加重。

3、风油精:腹痛时将风油精数滴滴在肚脐(神阙穴)内,用伤湿止痛膏或普通胶布覆盖,可起到良好的祛寒止痛作用。此法对于因受凉、过食冷饮等引起的寒性腹痛效果尤佳。此外,风油精外涂还可以治疗冻疮。风油精亦可内服,口角溃疡时,早晚刷牙后在患处涂上风油精,效果颇佳。遇咽喉肿痛,可倒风油精3~5滴于汤匙内,慢慢咽下,但应注意不可长期服用。孕妇、产妇、新生儿禁用风油精,因为风油精中含有樟脑,对胎儿和婴儿有一定的毒性。

三、外用药酒,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的损伤治疗。使用时,先将药酒涂擦患处,然后在患处及其周围反复按、揉、抚摩,并配合捏压、捋顺、旋转等辅助手法,以提高疗效。涂擦时以温擦为宜,这样有利于药酒渗透到皮下组织,发挥药物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功效。按摩时间每次约15—2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一般每5次为一疗程。使用外用药酒的注意事项:

1、新的软组织损伤在开始的两三天,因局部出血、肿胀较重,如果在患处外擦药水,再用力揉按,会使红肿灼痛症状加重,故一般不宜使用。

2、皮肤有擦伤破口,或患有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时不宜使用,以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后果。

3、对骨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以及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等,只宜在疼痛较重之处作表面涂擦,不可揉按重压,以免使病情扩散。

4、只能外用的药酒一般都对黏膜组织剌激性强,甚至含有毒性较大的药物,故不可内服,以免引起中毒。

四、贴膏剂系指将原料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膏状物、涂布于背衬材料上供皮肤贴敷、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制剂。

1、使用方法

使用贴膏剂之前,先用75%酒精在需要贴药膏的部位消毒。将折合的膏药摊开后,先放在小火上烘软,根据病情需要,可以在烘软的膏药上均匀撒上一些药粉,再反复折合,摊开膏药,使药粉混入其间,以便更快、更好地发挥疗效。但应注意如果患处伤口红肿且皮肤有破损时切忌贴膏药,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2、使用禁忌

皮肤发生糜烂及外伤合并感染者,不宜使用;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使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膏,而是要使用具有消肿止痛的药膏;孕妇禁用含有红花、乳香、没药、麝香、桃仁等成分的药膏;若贴药膏后皮肤出现丘疹、水泡等过敏反应症状,要立即停药,若症状严重要及时进行抗过敏治疗;贴药膏的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否则容易导致药物失效并造成过敏;痛风的患者在没有咨询过医生意见之前,不能随意贴药膏;头面部、汗毛比较多的不为不能使用贴膏剂。

五、外用溶液剂是将药物按一定比例溶于水,酒精或甘油等溶媒中,如呋喃西林溶液等。临床根据所含药物不同,常用于局部湿敷、洗涤、涂擦等,具有散热、清洁、消炎等作用。将药物溶于酒精(乙醇)所制成酊剂有止痒、剥脱等作用。外用溶液适用于急性皮炎并伴有大量渗出液或脓性分泌物等情况,湿敷可达到散热以及消炎的功效。由于含酒精的外用药水容易挥发,会使药效降低,因此选择此类药物时使用次数应该多一些,以4个小时涂抹一次为宜。还有一些溶液剂为混悬剂如炉甘石溶剂,这类外用溶液剂在使用前应充分混匀后涂抹,并且溶液剂在使用时要保持创面清洁。

是药三分毒,外用制剂也不例外。因此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和刺激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清洗涂药部位,不能搔抓揉搓皮肤,一定要及时就医,尤其是持续两周没有好转,自行用药无效和症状加重的患者也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惠民药师简介:蔡雅琴,硕士研究生毕业,宁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xu.com/wadzz/137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