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犬攻击性行为的诊断及中西结合治疗
张荣
执业兽医师,医院有限公司中西结合国际动物诊疗中心中见习医师,北京农学院临床兽医学硕士研究生。
导读
临床中,犬突发行为意识的改变可能由颅内神经系统病变导致,或由非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致。
颅内神经系统病变如临床常见病犬脑炎,因其发病部位的不同,脑炎患犬可能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也可能出现突然的行为异常,如具有攻击性。对犬行为异常的诊治往往需要基于详细的病史调查以及多种临床检查手段加以排查,最终根据不同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本文主要介绍一例以出现攻击性行为为主要症状的犬感染性脑炎的中西结合诊疗。
1病例基本情况比熊犬,雄性,7岁,体重8.1kg,未绝育。主诉:两个月前突然有一天不让碰爪子,表现攻击性,关在阳台后发现左侧偏瘫,出现过抽搐现象,持续约5分钟。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来逐渐有恢复趋势。但一个月前又再次恶化,感觉患犬看不清楚、撞玻璃,但外出牵遛时能躲避障碍物,主要症状是咬人,有攻击性。来本院就诊的前两天昏睡,之后就不睡了,表现亢奋、不停行走。食欲正常,但进食时出现咀嚼障碍,狗粮经常会漏下来。
2临床检查2.1、一般检查由于患犬来院时具有强烈攻击性,遂未能进行全面的神经学检查。视诊可见患犬精神亢奋,意识不清晰,对主人呼唤无反应,未见明显运动功能障碍。
第一张
图1:来院时患犬具有强烈攻击性
2.2、实验室检查外院血液检查CBC,BIOC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CSF检查:一般性状检查:颜色:浅黄色;比重1.(参考范围:1.-1.)。
化学检验:TP7g/L(参考范围:0.11-0.13g/L);GLU5.51mmol/L;2.26;CK<10U/L(参考范围:0-69.7U/L)。细胞学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2.3、MRI检查图2脑部检查矢状面T1WI、T2WI,横断面T2WI可见全脑广泛性病变,累及额叶、顶叶、颞叶,丘脑等。脑中线向右侧位移,部分脑沟脑回结构消失,灰质白质界限不清晰。
第二张
图2:MRI检查矢状面及横断面T1WI、T2WI图像
图3脑部检查横断面T1WI,CE-T1WI可见脑中线向右侧位移,部分脑沟脑回结构消失,造影后可见额叶、顶叶、颞叶、梨状叶等多发性脑实质及脑膜增强。
第三张
图3:MRI检查矢状面及横断面T1WI、T2WI图像
3综合诊断根据病史调查及临床检查、MRI及CSF检查等,诊断为感染性脑炎,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性脑炎。但由于动物主人方面无意进行脑脊液培养、送检等进一步检查,遂按细菌感染性脑炎进行治疗。
4诊疗由于脑炎无法通过常规外科手术疗法进行治疗,故本病例采取中药、西药联合使用进行保守治疗。治疗原则为西药抗菌、抗炎、营养脑组织、中药活血化瘀、恢复脑部代谢平衡。
给予吡拉西坦片,1片/次,PO,SID;迈可舒(20mg/片),0.5片/次,PO,SID;胞磷胆碱钠片(0.2g/片),1片/次,PO,SID;并医院给予抗生素,静脉给药,每日两次。
中成药快元(由水蛭,三棱,莪术等组成,按特定工艺浓缩制片)1片/次,PO,SID;中成药熄风(僵蚕、刺五加、人参等组成,按特定工艺浓缩制片)1片/次,PO,SID。
评估患犬整体体格状态后,经沟通由主人带回家自行喂药,并医院进行治疗,静脉给予抗菌药物,头孢曲松40mg/kg,BID。7天后来院复查。复查时患犬的攻击行为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续原方案治疗,嘱其一周后再次来院复查。再次来院复查CBC处于正常范围,患犬基本恢复发病前性格,主人能够靠近抚摸,不再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主人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第四张
图4:患犬恢复发病前性格,主人可以接近、抚摸
5讨论动物行为的改变包括突然具有攻击性、吠叫、过度或不正常的性行为、饮食、咀嚼、饮水、排尿、排便、以及性格的改变。有时也会发生如疯狂咬尾巴的行为以及其他重复发生的反常行为。一旦发现动物的意识和/或行为出现异常,重要的是判断这种异常是否由颅内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还是由非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致。
能够引起行为改变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退行性(如溶酶体贮积病)、发育异常(如脑水肿)、代谢性(如肝性脑病、低血糖、电解质紊乱)、肿瘤(包括原发性、转移性以及局部蔓延性脑部肿瘤)、营养性(如硫胺素缺乏)、特发性(如肉芽肿性脑膜脑炎、发作性嗜睡病-猝倒)、感染性(包括病毒性、立克次氏体、细菌性、原虫性、真菌性、寄生虫性)、中毒性(如铅、伊维菌素、甲硝唑中毒)、创伤性以及血管性(如动静脉畸形、梗塞、高血压)[1]。对于它们的鉴别诊断常需结合如X光、B超、MRI、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检查手段,而对于如特发性或肿瘤性脑病还需要通过脑组织活检或尸检组织病理学才可能得以确诊。当然,任何能够危及生命的系统性、代谢性、能够引起心血管机能改变的疾病在其发病末期都将影响动物的知觉意识。
对于本病例,病史调查确认未进食异物,且食欲良好,无胃肠道症状,由此可排除营养性和中毒性脑病,无外伤史,可排除外伤性脑病,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代谢性、血管性、退行性和发育异常等病因。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排除肉芽肿性脑膜脑炎及巴哥犬脑膜脑炎等,另外结合MRI病灶征象,即感染脑实质表现出由血管源性水肿导致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6],考虑为细菌感染性病变。
临床中犬猫的脑炎和脑膜炎常同时发生。根据文献报道,已发现多种感染性病原体[2,3],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引起脑炎脑膜炎的传染性病原体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各有不同。小动物中至少60%的脑炎脑膜炎症状都无法确定其感染性病因。引起脑病的传染性病原体有病毒(如犬瘟、细小、副流感、疱疹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伪狂犬、狂犬、猫白血病病毒、猫免疫缺陷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立克次氏体(如埃里克体)、螺旋体(如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真菌(如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隐球菌、球孢子菌、曲霉菌)、原虫(如弓形虫、新孢子虫)、藻类(如原藻病)[1]。小脑幕上结构的非传染性疾病包括一些特发性疾病,如肉芽肿性脑膜脑炎(GME)、特定品种犬脑炎脑膜炎等[4]。西医主要采取对因治疗消除其原发致病因子,若无法确诊,则多采取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以及营养支持疗法等。
传统医学认为脑病可由外邪内侵、内邪上犯、气血失常、阴阳失调所致。感染性脑病属疫疠犯脑,疫疠之邪侵害髓海,使气血逆乱、脑神失用,打破了脑部原本的平衡状态,进而可使脑部进入气血失常、阴阳失调的恶性循环,使病情不断加重。若脑血失常,可致厥证、偏枯。《灵枢·海论》指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中医对脑病的治疗,包括以瘀论治和脏腑整体观论治法等。本病例患犬因脑络受损,络脉气血瘀滞,脑络失养使神明失养。其服用的中成药快元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是从瘀的角度论治选药。由于肝开窍于目,主疏泄,维持气血运行,在志为怒,主藏血,有血海之称。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而脑为髓之海,其正常活动又有赖于机体气血的充足与调畅。故从脏腑论治的角度出发选药,最终达到阻断恶性循环,改善机体气血运行,重建新的动态平衡的目的。
该病例在诊断方面,借助西医先进的影像学技术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如排除了内分泌性、中毒性或创伤性等可能,并得出了初步诊断,同时结合中医的整体观,运用四诊分析,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确定了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案。虽然该病例西医治疗性诊断仅为对症治疗,但结合了中药调节调动自身机能,有助于该患犬机体状态的整体改善,促进西药发挥药效,若该病仅采用西医疗法,有资料记载该类病预后谨慎,且抗生素需在临床症状改善后持续至少2周[5]。加入中药治疗后,大大缩短了抗生素的使用持续时间,减少了抗生素的总使用量,且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故值得借鉴。
注:文章来源于“宠物医师网”,如有疑问,请与小编联系!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吗?即可免费下载“福祉信APP”,具体操作可参考,点击了解详情。
扫一扫左边
当前时间: